浙江公望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400
摘要:本次研究以建筑工程为研究主题,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具体论述中结合日常工作经验,先对新时期的建筑工程管理现状进行一般性说明,然后,分析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导致此类问题的原因,并以此分析为基础,提出几点较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目前,在国际建筑行业中,中国基建能力已经超越所有国家而成为世界第一。随着本土基础建设的逐渐完善,这种基建能力正在逐步向国际市场转移,经过近几年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发现与中国基建能力相比,中国建筑工程在管理方面依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有必要在新时期积极分析中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并通过因果关系原理分析,进一步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案。
1、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主要特征表现为在国内向规模化发展,在国际向标准化方向转型。具体而言,中国建筑工程建设在国内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民众的物质生活需求,由于积累了强有力的基建能力,在向国际市场输出中受到了国际建筑市场的高度认可;但是,由于中国建筑工程管理具有多元化特征,在国际建筑市场中的竞争依然不能通过自主性的管理产权获得进一步的实力强化,因此,从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管理现状看,中国应该从本土出发,积极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并按照因果关系逻辑对其导致因素做深度剖析,进而在根源上寻找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优化方案,并在实践中逐渐通过“中国经验”的积累与比较优势分析,从中提炼出具备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案,打造具有中国标准的管理知识产权,并为其进一步的国际化推广寻找契机。
2、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其原因
2.1全面管理意识不强
由于传统时期的管理思维影响,新时期的建筑工程管理中,依然存在诸多管理意识层面的问题,此类问题直接阻碍着建筑工程管理向国际化、标准化管理方向的转型升级。分析导致此问题的原因,发现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从表面看,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相对多元,存在管理知识与管理技能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人力资源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全面管理意识不强;但导致此问题的根本原因却集中于对系统性管理思维与体系化管理方法的理解不全面,因此,当实践建筑工程管理方案时,往往产生管理意识不强,管理实践不全面现象。
2.2精细化管理程度不够
目前,从本土与国际两个建筑市场分析,中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国际化与标准化程度依然差强人意。从根本上讲,所谓标准化管理实质上属于一个技术管理问题,用现代管理术语讲,即是指标化管理程度不足,也就是通常的说的精细化管理程度不够。进一步分析,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在制度层面与各项运行机制中,缺少对“全要树生产率”的深入剖析,因此,未能将建筑工程管理要素细分到每一项具体内容,因而易造成各项指标设置与具体管理要素匹配率不高问题,这也是导致精细化管理程度不够的技术原因。
2.3专业管理团队建设不足
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管理主要依赖于制度与机制的指标化精细程度,但是,确保“制度引领与各项机制并行运作的一体化模式”应用前提,是拥有一支建筑工程管理知识全面、管理技能精湛的管理人才队伍。从国际建筑市场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分析,我国在专业管理团队建设方面依然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项目配置人力资源”方面的不足,与“以才能匹配岗位”方面的不足。导致此类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运用能力相对不足,以及对建筑工程管理型人才类型的分类研究及综合研究相对过少。
3、解决建筑工程管理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增强认知,全面理解现代建筑工程管理
结合当前建筑工程管理需求与全面管理意识不足问题,建议增强认知,全面理解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具体如下:首先,应该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进行新时期建筑工程产业链条讲解;使其能够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环节、材料与设备运输环节、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环节、建筑工程项目产品销售环节,全面贯彻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其次,应该从行业本质的角度,向管理人员解析国际建筑市场的行业情况,说明中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比较劣势,并分析导致此类劣势与不足的原因进而使其清晰的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所处的发展阶段。第三,建议在现阶段开展一些建筑工程管理宣传活动,使建筑工程管理在整体上获得一种全面认知,更新传统时期形成的重实践轻管理思维方式,促进建筑工程管理各项功能的作用发挥。
3.2细化指标,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机制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其核心集中于“标准制定权”方面,因此,在中国建筑工程已经国际化的新时期,应该积极发挥出“中国的制度优势”,将制度优势融入到建筑工程管理之中。具体建议,先按照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各项构成要素,列出全要素清单;然后,从管理要素与管理指标对应的思路,一条一条设置管理内容与管理标准;完成以上两步后,即可在当前应用的系统管理方案中,以管理指标为贯穿全面管理的那根“红线”,进而完善现行的体系化管理制度规范条例与评估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另外,在“制度引领,各项机制并行运作”的同时,应该匹配相应的设备与技术,在设备方面,应该配置相应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在技术层面,应该设计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度的各项机制考核表,这样能够将各项管理落实到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生产建设的各个环节,形成与其生产建设产业链条相对应的全面管理体系,进而真正达到以指标为准的国际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3.3培育人才,打造国际标准管理人才队伍
根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建议从两个层面培育人才,进而打造具备国际标准的专业型管理人才队伍。首先,由建筑工程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者通过合作形式选择一些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按照新时期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需求,设计出专题培训课程与专业技能培训方案。其次,一方面,对当前中国建筑工程管理所有参与人员,实施专题培训,从而使其在认知方面建立起一个系统性明显、精准性到位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可以将管理实践与管理技能培训进行结合,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现场,按照实际的生产标准要求实施业务技能培训,以此提升其管理技能。当前经验显示,除此之外若能够采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方法,可以进一步发掘出人才的比较优势,进而促进“以项目配置人才”与“以岗位配置人才”的目标。
4、结束语
总之,中国通过对规模宏大的基础建设事业的持续推进,使中国在建筑领域成为了世界瞩目的“基建狂魔”,也为世界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许多经验与技术。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对中国经济奇迹的比较优势之研究,建筑中的基建能力与管理能力也必然会随着“经验移植”而逐渐在世界建筑市场中获得推广与广泛运用。建议在新时期加强对国外建筑工程管理理论的研究,强化对中国建筑工程管理常见问题的分析,进而运用中国智慧,将中国建筑工程管理能力提升到一个新层次,为中国基建能力向世界各国的移植提供新动力。
参考文献:
[1]李莉.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中进度管理的解析[J].价值工程,2020,39(17):26-27.
[2]李湖忠.研究建筑工程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砖瓦世界,2020,14(14):166.
[3]李松晏,梁森,卢春燕,等.边缘计算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经济,2020,41(6):40-44.
[4]武鹏.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价值工程,2020,39(16):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