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伍淑芳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伍淑芳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的增加,对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健全、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都产生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的增加,对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健全、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都产生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力度不能有任何的放松,尤其是在质量管理的措施、方法上应结合工程自身的情况来优化,最大限度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可行性,促进工程向前进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目前国内工程行业的繁荣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物质条件的丰富,对建筑工程需求较大。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具体应从材料、技术、员工、施工现场等多个角度来优化,积极遵循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规范和条文,提升建筑工程的经济收益,从而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薄弱
        建筑工程虽然创造的经济收益非常高,但是由于管理机制薄弱,因此特别容易造成质量上的问题。工程管理缺少科学的方案设计,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管理完全按照单一的、局限性的手段来完成,不考虑工程在不同阶段的差异性,导致工程管理出现了很大的质量隐患。某工程在管理机制设计方面缺少各个岗位的科学监督和指导,导致很多人发现问题后隐瞒不报,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质量隐患,不仅引发墙体开裂的现象,同时在地基的打造质量上并不高,这对于工程的形象建设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即便是返工重建依然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管理机制的问题是长期存在的隐患,不仅是因为细节上的工作没有做好,还因为在工程的框架结构上把控薄弱,很多工程在建设的时候完全按照“效率第一”为原则,忽视了质量才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这种现象的发生导致工程管理无法得到高度的认可,工程的寿命也难以得到科学的延长。因此,管理机制的问题必须在解决的力度上进一步提升,否则将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管理力度较低
        现如今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必须在工程的管理力度上大幅度提升。绝大部分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并不是技术上不够优秀,而是因为管理工作的水平不够,难以将技术的功能和优势较好的发挥出来,最终导致工程建设出现非常多的漏洞和隐患。工程建设的员工管理十分薄弱,在招聘施工人员的时候按照“三不限”的要求来招聘,看似拥有数量庞大的施工团队,实际上在施工素质、施工专业性方面并不能满足需求,这种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由于施工团队的员工素质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在施工质量的提升、施工速度的保障方面都难以给出足够的依据,往往发生的情况就是质量不断下降,工期严重的拖延,对施工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大。管理力度较低的情况下,体现在材料方面的运用缺少科学的调整,完全按照“低廉的价格标准”进行采购,不考虑材料的性能、参数,也没有考虑材料是否符合现行规范、标准,材料是工程建设的基础,一旦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工程建设质量也必定大幅度降低。
        二、建筑工程管理的原则
        现如今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社会上对于工程的需求也表现的较为突出,建筑工程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收益,为城市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在所有的管理内容当中都要采取科学的策略、标准来完成。建筑工程的勘察管理,要加强地理分析技术的运用,坚持在施工现场的各类地质信息上充分掌握,不仅要选择针对性的地基施工技术,同时在工程项目的软土地基改造上取得更好的效果,减少对工程建设造成的破坏,为工程价值的提升做出更多的保障。建筑工程的管理要塑造一支优秀的施工团队,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责任人员等方面合理的选聘,确保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坚守自身的工作岗位,能够作为第一责任人来负责,发生质量问题、质量隐患都要及时的上报,由此能够在质量的提升过程中通过正确的路径来调整。

工程建设的设计管理要进一步创新,对装配式建筑有效的运用,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可行性,坚持在国家长期发展上取得卓越的成果。
        三、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策略
        (一)建立科学的工程管理机制
        现如今的工程建筑在管理机制的创建方面,必须保持高度的科学性,极端的管理机制并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还会促使工程本身的可靠性不断下降。工程现场管理加强安全防护措施,针对高空作业、大型机械作业给予足够的作业空间,并在安全防护措施上不断增加,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工程现场的水电资源应用保持高度的节省,尤其是废水的集中收集、集中处理,应与当地的废水处理机构联合完成;施工现场临时搭设的电力设施要保持专业性、工整性,禁止在线路上随意的架设。工程质量的管理要加强阶段性的测试,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来完成,给予专业的工程验收报告,为工程的长期改善做出保障。
        (二)增强管理力度
        建筑工程的管理力度提升,能够促使质量得到更好的改善。工程项目的材料管理要加强高性能、绿色化的选择标准,新材料的应用更加符合工程建设的需求,并且减少了环境污染,促进国家环保事业的进步。技术管理方面针对不同的施工环节,采取差异性的技术理念、技术标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要加强温度应力的控制,减少水泥的用量,避免造成严重的水化热问题,采用集料或者是粉煤灰来代替。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应用,能够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但是针对墙体结构的设计、结构的测试要进一步加强,避免在结构施工方面造成严重的偏差。工程设备的管理要加强每天记录,关于设备的零部件磨损情况、设备的使用感受、设备的润滑情况等,要求操作人员作为第一责任人进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避免因为设备损坏和功能故障导致工程建设质量下降。
        (三)加强施工阶段的把控
        任何工程的建设质量提升,都要在施工阶段开展更好的控制,该阶段所能够产生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所有的工作安排都要给出足够的依据。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要保持谨慎,结合工程的建设性质、建设需求来应用,否则很容易导致工程建设的内部矛盾,造成的质量安全隐患是非常严重的。不仅要求施工人员要在理论上彻底掌握新技术,更要求施工人员要通过工程实践来积累相关经验,这样才能将最新的技术、工艺以及设备广泛运用到实际工程建设中。建筑企业要不断加强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存、加工以及使用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在建筑材料过程中必须保证每一种材料都必须具备质量合格证书,针对易碎、易潮、易污染以及易变形的建筑材料在储存过程中要进行分区堆放,并要通过严格的建筑材料储存制度来保证建筑材料的储存安全。
        总结:
        现如今的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管理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对于豆腐渣工程的解决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是,工程建设的数量、规模正在不断的提升,因此所有的工程质量控制还是要日趋严格,在相关的制度、标准上持续性的创新,要确保工程建设的依据进一步增加。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创新不能放松,信息化技术、装配式技术、BIM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新的潮流,这些新技术的运用能够在质量提升方面探寻新的途径,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在日后积极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慧.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科技风,2020,(17):151.
        [2]陈思晓.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18(5):366.
        [3]曾成.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砖瓦世界,2020,(10):128.
        [4]赵远华.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砖瓦世界,2020,(10):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