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凤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52000
摘要:高层建筑不仅在垂直面上高度更高,其主体结构更加复杂多变。在工程建造上也更加困难,尤其在主体结构当中,要求更加严格,对于高层建筑的质量与性能也是具有重要影响意义。在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中,需要不断引进和应用合适的施工技术与设施,加强管理与控制,只有如此才能不断地将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安全稳定性提高。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
1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特点
1.1较高的技术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技术完善了,我们的建筑主体结构才会完善,只有上层建筑真正的适应了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才能更好的适应生产力,而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形成虽然是依靠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而完成的,但技术的发展始终贯穿着其发展的始终,而技术的最优化也是实现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最大安全性的前提 [1]。具体的来说,就是对在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探讨,表现在对施工测量技术、钢筋工程施工技术、大模板施工工艺大模板施工构成主要由支撑、面板系统以及操作平台组成的技术水平,这些技术既具体又复杂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的技术水平,每一个步骤都是不容忽视的。
1.2施工周期长
建设施工时间跨度比较长,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因其建筑量的繁多,高层主体结构的施工条件的复杂性,存在各种施工的影响因素,再加上本身主体结构施工的困难性,对时间的要求就比较多,一般一个建设周期大约在2-3年之间,这都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所以,在设计施工时要格外考虑到施工季节的变化,以及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从而更好的进行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建设。所以,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有着周期长的特点,也是没有办法彻底改变建筑主体结构的现状之一。
2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施工技术要点
2.1高层建筑测量技术
无论是高层建筑还是其他建筑,测量放线是第一步施工内容。只有确定好位置、标高,确认好布局和长度,才能保证施工的准确和质量。高层建筑测量精度要高于单层建筑和多层建筑,测量基准点也更多,测量范围和内容也更加繁琐。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前,需要做好测量方案和交底,由专业测量人员负责相关工作。测量工具要齐全并经校准,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还需要由第三方专业测量单位进行关键点位和初始点位的测量复核,并出具测量报告。主要测量设备和工具有,经纬仪、水平仪、直尺、激光放线仪等[2]。特别需要确保高层建筑结构边角柱的位置、标高和尺寸,确保楼层垂直度和水平度复核设计要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高层建筑的标高和水平的测量,需要根据地面基准点的位置进行取基准点,不得从低层向上引用,防止产生误差的累积。
2.2高层建筑钢筋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实施,离不开钢筋混凝土的支撑,特别是钢筋的选用,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和稳定。即使钢筋复核设计要求,在绑扎和施工该过程中,如果不能按要求实施,仍然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在高层建筑施工该过程中,严格要求钢筋施工过程的规范,防止产生质量事故。首先,钢筋进场,需要做全面检查和复测抽检,确保钢筋型号和规格参数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表面修饰和损伤程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在钢筋存放方面做好分类和防护。根据抽检标准,由监理单位见证人员随即抽取送第三方具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满足质量要求后再接收,否则坚决不允许进入工地。钢筋工程往往环境恶劣甚至危险性高,为了满足钢筋施工质量要求,要做好技术交底,明确一线工人掌握施工要求并能熟悉操作,还应加强过程监管和检查[3]。另外,还要给钢筋施工人员做好相应的配套保证工作,特别是危险性高的地方,天气恶劣的季节、夜间施工、冬季施工做好安全防护和平台建设,为钢筋施工人员创造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钢筋工程施工质量。
2.3高层建筑模板技术
钢筋绑扎完成后,需要进行支模,为混凝土浇筑做好准备。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模板工程对施工强度、严密性和规范性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在模板支护和支护操作面方面,高层建筑施工条件较差,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需要进行转项方案的编制和设计,以确保模板工程顺利开展。模板工程的材料需要进行周转,在模板支护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模板损耗量、周转频率和施工周期的要求。当前,随着模板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高层建筑工程中逐渐开始推广使用大模板技术。根据楼层的不断提高,模板不再重复拆装,而是整体采用滑膜或者爬模施工,极大减少了高空作业量,并大幅度提高了施工速度。
2.4高层建筑浇筑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浇筑施工需要做好材料取样和试验,如果施工期间处于冬季,低于5℃连续3d仍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就需要按照规定做好冬季施工方案的审批和执行,确保做好混凝土养护期间的保温措施。浇筑混凝土施工,需要做好振捣和养护工作,做好浇筑时间和工序安排,防止长时间等待混凝土发生离析。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塑料膜覆盖,防止水分过快蒸发,做好麻袋等苫盖,防止温度过快散失,控制内外温差,防止裂缝产生。
3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控制措施
3.1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在工程建设中,必须要确保各个施工环节都应严格遵守相应的制度和要求,尤其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应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并确保该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该制度作为建设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除此之外,需要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把各项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和处理每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3.2安全管理工作
在施工中,最受关注的问题就是安全,因为它会直接影响着技术操作的行为以及工作流程的规范性等方面。那么,为了能够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就需要施工企业在开展高层建筑施工时,定期考核员工的工作能力,并对员工是否具备参与施工建设的能力进行合理分析[4]。对于一些专业的施工设备的操作中,需要施工人员持相关证件上岗,并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进而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3.3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就应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性的人才队伍。在选定施工人员之后,就应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岗前技术培训,以此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够掌握和了解一些施工技术和操作技能。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应定期考核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同时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参加技术讲座,分享他们优秀的经验成果,进而使工作人员对施工技能进行全面的了解。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比较难,需要施工单位能够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把控好每个施工技术的难点要点。例如,在施工设计的过程中做好后期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并提高施工测量的准确性,以及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磨板施工技术的要点,不断提高工程的质量,为高层建筑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童.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监督要点分析[J].智能城市,2019,5(06):71-72.
[2]孙健森.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专业边缘问题处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6):351.
[3]周航.浅议高层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J].四川建材,2018,44(08):97-99.
[4]舒婷辉.高层住宅楼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策略[J].中华建设,2017(1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