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卢增军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卢增军
[导读] 摘要:在当前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快,建筑行业就是城市化发展的最大特色产物。
        身份证号码:32038119880210XXXX
        摘要:在当前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快,建筑行业就是城市化发展的最大特色产物。同时,城市化发展的全过程都是由建筑工程来担当起其中的重要角色。因此,这就显得建筑物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尤为重要。因为,从整体结构上看,有效地保证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就可以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从而保证居住在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这就需要相应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统筹规划,保证在施工过程当中掌握施工的重点内容,细化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主体结构施工是建筑施工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整个房屋结构最核心的部分,加强对建筑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的把控,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现阶段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后期的使用寿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充分掌握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核心要点,是建筑工程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为了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要加大对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要能够针对存在的技术问题和难点,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1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重要性
        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的主体结构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功能和质量。近年来,随着建筑物规模的扩大和建筑物功能的多样化,建筑主体结构的形状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为了确保建筑项目的整体功能和质量,建设单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来开展建筑主体结构的建设。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建设是基于地基之上的,因为建筑物的地基是建筑物的荷载和阻力的主要承担者。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确保建筑地基能够支撑整体的建设工作。整体的建筑项目由建筑的地基和建筑的主体两部分组成。因此,保证建筑物地基和建筑物主体的施工质量是保证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
        2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测量技术要点
        测量技术是施工准备环节中的重点内容,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准备环节实行的好坏对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要保障高层建筑施工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就必须保障施工测量的精确性。施工测量技术主要是对施工所用到的数据进行测量,一般是对轴线、标高进行数据的测量。如果在对该数据信息测量时出现误差,就会对后期的施工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在对高层主体结构中的管道井测量时,如果对管道的垂直度测量错误,就会使管道无法正常使用。在施工测量的过程中,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因素是较多的,有人为因素影响也有外界因素影响,所以为了保障建筑施工测量的精确,在选择施工团队时应该选择专业性强的队伍,还要保障测量所用的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的精确性。在对沉降变形量的测量和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时需要使测量满足相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2.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2.1钢筋加工制作
        在进行钢筋工程施工前,应按照实际的施工需求把半成品的钢筋加工为成品,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而且还能够提高钢筋的精度。与此同时,还应仔细检查钢筋材料的连接位置处,并对其进行加固。在进行钢筋制作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的形状与尺寸进行加工,当加工环节完成之后,需要确保这些半成品的形状与尺寸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在钢筋焊接过程中,需要焊接工人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上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焊接的质量。当钢筋焊接环节完成后,需要以抽样的形式对其进行检测,若检测过关,就可应用到施工中。


        2.2.2钢筋绑扎
        经过严格的验收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才可以对合格的半成品钢筋进行绑扎。那么,在绑扎时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需要根据料单和设计图纸进行材料检验,若符合相应的要求和规范,就可以进入绑扎环节。在实际的绑扎环节中,首先应根据设计的要求对保护层进行预留,需要控制好保护层的厚度,避免出现负误差,还要注意绑扎时使用的铅丝不能接触到模板;其次,在保护层预留和设置时,需要利用垫块来垫起钢筋,不需要使用铁钉对其进行固定;最后,还应在模板上使用专门的卡子来固定钢筋,以免钢筋在模板中出现偏移问题,卡子之间的距离应为0.50m。
        2.2.3钢筋连接
        对于钢筋连接,主要包括搭接接头和对焊接头两种。搭接焊接头主要应用在局部施工较困难的位置,在钢筋焊接之前,应按照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只有试焊合格之后,才能进行正常焊接。另外,需要相应的焊接人员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并能够熟练的掌握焊接方法和工艺。在安装前,需要施工人员准备好相应的施工工具,并由具有专业性的工作人员完成技术交底工作,尤其是施工中的重、难点部分,相应的施工人员应树立正确的安全保护意识。另外,还应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对钢筋保护层的长度、厚度、数量以及等级进行确定。
        2.3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中,若想确保混凝土的整体质量,选取恰当的混凝土搅拌站十分关键,且要一一明确混凝土强度、添加剂类型以及粗集料粒径等指标。其中,在对混凝土工程正式施工以前,要全面检测预拌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在具体试验中一般应用的是双控标准,通俗地说就是供需方均依据对应的标准来进行取样试验。且在具体施工中,无论是建筑地上工程,还是建筑地下工程,均需要应用泵送混凝土浇筑的手段。与混凝土工程息息相关的内容有以下三点:
        (1)底板浇筑。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若是在底板上平铺混凝土管道,则需要应用边浇筑边拆管的办法进行。且在混凝土具体浇筑中,通常会使用自流斜面分层法,实现一次到顶。其中,每个施工面均需要分前、中、后这三方面振捣混凝土,做到边浇筑边抹平地板。具体的厚度和标高等信息,还要通过应用水准仪展开定点测评,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且在具体施工中,还要应用小白线对板面标高进行合理控制,起到平等表面的作用。
        (2)墙体浇筑。在对建筑墙体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通常要从墙体的一侧开始,应用循环浇筑的办法展开。且每次混凝土浇筑的高度不能高于1200mm。只有等到前一次的混凝土浇筑停止后,才可以继续进行浇筑工作。其在终凝混凝土以前,还需拉线抹平混凝土的上端,以保证混凝土的凝聚性。对于附着在模板或是钢筋上的混凝土浆,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将其清理掉。
        (3)顶板浇筑。和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的顺序相同,建筑顶板的混凝土也要从一侧开始进行浇筑。但在顶板混凝土具体浇筑时,还要保证抹平与振捣工作做到位,利用赶浆法来浇筑。
        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建筑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因此,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质量,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规范化的施工,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主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冰.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3):171+173.
        [2]马帅,王江平.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03):47-48.
        [3]王义红.浅谈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中国建材科技,2019,28(01):111-112.
        [4]乔凯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4):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