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应用 甘志龙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甘志龙
[导读] 摘要:施工图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该阶段主要为解决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工艺做法和用料等问题,最后的设计成果用于指导施工团队顺利完成建筑施工,图纸精确无误。
        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施工图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该阶段主要为解决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工艺做法和用料等问题,最后的设计成果用于指导施工团队顺利完成建筑施工,图纸精确无误。为了更好地将BIM技术应用于设计上,本文主要探讨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BIM;施工图设计;应用
        1、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协同设计流程
        在设计创作阶段,建筑师需要迅速的将构想表达出来,同其他建筑师交流、讨论。在此阶段,快速表达非常重要。而且,就目前我国情况来看,在这个阶段主要由建筑专业主导设计,利用SU和CAD等软件比使用当前BIM软件更有优势。另一方面,进一步设计中所用的模拟软件,大部分需要以传统二维图纸格式的文件进行模拟,在BIM软件接口不健全的情况下传统的方法更有利。
        在方案深化阶段开始BIM的建模工作,BIM的优势可以全力发挥,也让设计师更容易接受。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可以尽量减少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虽然从单个阶段来看工作量有所增加,其实只是将施工图部分工作前置了。在施工图阶段,与本文所述项目设计不同,建模工作大部分已在上个阶段完成,首先要做的就是细化全专业模型,再通过BIM软件进行全专业模型整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检查,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施工图、详图的标注和导出,工作效率和质量均有提升。最后将导出的图纸和模型一并交付于下阶段工作团队。
        2、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应用
        2.1相同专业间的协作
        第一种协作模式是由设计院的BIM团队负责将已经完成并正在应用的二维施工图转换为BIM模型,在遇到设计调整时,由BIM团队直接负责设计修改,不再需要原有的设计团队面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原设计团队负责修改二维施工图,以及完成竣工图。
        经试验发现,由于BIM团队介入项目的时间较少,对项目整体的了解不多,在根据设计调整模型及设计时,也会引出新的问题,比如:暖通专业为了优化地下室的梁下管网,降低吊顶高度,虽然满足规范要求,但是导致局部净高不能满足建设单位的使用要求。由于原土建设计团队不再直接介入设计修改,导致原土建单位已经掌握的设计要点信息不能及时、全面地传达给BIM团队。由于施工单位收到两套不同的管道标高,项目经理要求设计单位确认,使得设计单位内部专业之间产生设计人员技术矛盾。由于设计单位投入原土建团队和BIM团队两个设计团队进行设计修改、配合施工,资源有些浪费;而且,BIM团队接到设计变更要求后,主要负责修改BIM模型,原土建团队收到信息比较滞后,而且不够准确,导致修改后的二维设计变更图质量下降。鉴于此类问题,设计单位决定调整专业之间的协作模式。


        第二种协作模式是由设计院的原土建团队继续面对施工单位,将BIM团队作为设计团队的平行单位;BIM团队与土建团队都为建设单位服务,针对建设单位的需求提供必要的信息;BIM团队负责将已经完成并正在应用的二维施工图转换为BIM模型,在遇到设计变更时,由原土建团队负责设计修改,将二维成果转交给BIM团队同步修改模型,校对设计成果。确认后,原土建设计团队以二维的形式将设计变更反馈给施工单位。这种协作模式的优点在于原土建设计单位执行设计和设计变更任务,BIM团队负责模型的调整,并利用模型为项目管理部门、造价部门等提供项目的工程量、工期需求、进度计划等信息。同时可以保证二维设计文件与BIM的信息一致。
        2.2不同专业间的协作
        由于本文所述项目采用的是建设单位主导BIM应用,由设计单位的BIM团队完成相关的模型构建、信息输入与提取工作,所以其他专业、其他单位的设计人员都需要围绕BIM团队进行交流合作。
        在应用BIM时,BIM团队分别针对原土建单位、二次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构建模型系统。即在模型功能上,模拟多家单位的协同设计,虽然只有一个BIM团队,但是团队成员分别在各个单位的模型上操作。比如针对暖通管道施工过程,当施工单位选定施工方案,确定吊件规格、安装间距,便可以在施工方的BIM模型上补充吊件信息。考虑到团队的知识、经验不足以覆盖各个领域,所以要求各相关单位安排专业代表辅助团队的设计工作。这种协作模式的优点在于,各个相关单位的专业代表不需要都懂得操作软件,他们只需要针对各自的工作范围为BIM团队提供信息,辅助完成设计工作。BIM团队也不担心协同设计的兼容性问题,因为所有的软硬件都是统一的,团队的合作也非常默契;同时也不会因为版权与保密问题影响模型的共享。最终BIM设计完成时,由设计院的BIM团队将成果提交给建设单位。
        3、结语:
        总之,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是专业内部或专业之间的协同,更是每个阶段、每个设计人员之间的协同。通过对比可以看出,BIM平台下的协同设计非常讲究工作并行,强调每一位设计师在每个工作阶段相互合作,这是解决当前设计企业内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的传统设计方法也并非毫无价值,在当下过渡时期完全摒弃传统设计方法并不利于新方法的推广和发展。研究针对现阶段我国设计行业情况的BIM体系对于BIM在我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刘建立,郭承孜,基于BIM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2016(3)
        [2]李甜,BIM协同设计在某建筑设计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3]王磊,基于Revit的BIM协同设计模式探讨[J].工业建筑,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