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公司 广东深圳 518045
摘要:由于房屋的质量是否合格的关键因素是取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好坏,所以建筑企业需要更加重视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基于此,本文对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势特点、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问题以及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1 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势特点
混凝土与钢筋有非常好的复合性能,使得混凝土所受到的拉应力可以传递给钢筋,两者可以协同受力,从而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抗弯和抗拉性能。而且两者具有相接近的线膨胀系数,两者在受到温度变化的时候可以共同的伸长或者缩短从而可以协同工作。混凝土的耐火性能好,木材容易燃烧,钢材受热容易软化,木结构和钢结构耐火极限一般为几十分钟到一两个小时,而混凝土包裹着钢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耐火极限可以达到十多个小时,这样就能够满足人们抢救和逃生的时间。钢材、木材容易腐朽和锈蚀,而混凝土具有很好的耐久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强碱性的物质,由它包裹的钢筋,会形成一层致密的钝化膜,这样可以保护钢筋,从而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非常好。混凝土的拌合物具有可塑性,并且它成型的结构整体性好,由于混凝土具有可塑性,因而可以浇筑成任意尺寸的构件和结构。从几毫米厚的工艺品到几米厚的基础筏板甚至几十米厚的水工大坝都可以整体浇筑,不需要像木材和钢材那样需要拼接或者焊接,尺寸受到极大地限制,结构整体性也受到限制。混凝土在常温下就可以产生化学反应,也就是在常温下可以凝结硬化,这使得混凝土可以在世界各地不同气候条件下,不同场地条件下都可以得到广泛地应用。
2 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问题
当前,房屋渗水及混凝土结构裂缝现象是最常见、多发的住宅质量投诉问题。渗水包括地下室的外墙板、底板、顶板渗水,建筑外墙及外门窗渗水、屋面渗水、卫生间及厨房渗水等,混凝土结构表面质量缺陷包括裂缝、露筋等。为了提高房屋建筑整体施工质量,减少质量投诉,必须提高混凝土结构的防渗抗渗性能,减少减轻混凝土结构表面质量缺陷。
2.1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进行之前,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步骤就是建筑结构的设计。对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问题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建筑设计师对工作不够细心,对工作的热情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渐渐褪去,没有认真地设计好房屋的建筑结构,在设计图纸时,没有准确的标注相关数据,导致后续工程的工作人员不好操作。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建筑设计师的技术水平有限,无法达到该建筑项目的标准水平,所以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会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2.2 混凝土配置问题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骨料,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等组分形成的混合物,开始时具有可塑性,硬化后具有一定的强度的具有堆聚状结构的复合材料。配置混凝土时不仅要考虑地理位置、地质情况对工程的影响,还要对人文环境有充分的了解。有些混凝土的质量达不到建筑的要求,影响了房屋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3 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措施
3.1 各类细部节点防水施工要点
针对不同工序、不同部位制订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防水质量,要注意的是自防水混凝土顶板养护完毕后及时铺设防水层,避免混凝土长期受到阳光照射导致产生裂纹。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缝、止水带、变形缝、各种交接部位(阴阳角、排水口、管子根部等)容易发生渗漏的重点部位防水处理。防水施工完成后,应及时组织蓄水验收。
混凝土后浇带的防水处理:在房屋建筑的地下结构中,面积较大或长度较长的顶板一般留设后浇带,有利于工程施工。但在后浇带的两侧混凝土接缝处,极易出现渗漏现象。这是由于通常后浇带部位混凝土的施工过早,导致此处混凝土两侧的高差较大,由此导致后浇带两侧的拉应力过大,从而出现后浇带裂缝。此外,混凝土浇筑之前未能彻底清除后浇带接缝处的碎片、垃圾或者原混凝土表面未进行凿毛处理,以及后浇带内垃圾未能处理干净,均可对新老混凝土结合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导致渗漏发生。需要注意的是,若设计中存在局部不合理现象,也可导致渗漏发生。根据以上分析,在后浇带的施工时,如果为收缩后浇带,则应在两侧混凝土已经成型六周后,基本已经完成两侧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后,方可进行后浇带施工,如为沉降后浇带,则应待主体结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或对两侧进行沉降观测,若两侧沉降情况基本一致,根据地下室混凝土浇筑后的延续时间以及其上部结构荷载的具体增加情况,对后浇带施工时间进行确定。施工之前,利用钢丝刷对接缝面进行认真清理,利用錾子将表面砂浆层凿去,将新鲜混凝土完全露出后,再进行浇筑。利用二次振捣法,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可将界面结合力及密实性提高。
3.2 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
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主要分为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则是由于混凝土结构硬化时水化热使混凝土结构产生内外温差而引起,干缩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表面水分蒸发变干收缩引起的。在气温较高时,混凝土结构表面由于蒸发较快极易产生细小的干缩裂缝。干缩裂缝不是结构裂缝,影响较小,一般呈对角斜线状,较细小不连续,长度不超过30cm,且很少发展到边缘;但一旦形成贯通性裂缝,便会对混凝土的结构性能会产生严重危害。一方面是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引气剂,平衡内外层收缩差,从而减少收缩裂缝;同时最关键的是做好混凝土结构浇筑后的养护,即在浇筑完成后立即采用湿润的材料予以覆盖,并及时洒水养护,避免构件表面最初的7d直接暴露于空气中。
混凝土在其凝结固化过程中,会释放较大量的水化热,导致其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从而使混凝土表面与内部之间形成很高的温差导致温度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这种内外温差效应更加显著。这些裂缝极易发生在窄长型混凝土结构(如混凝土结构柱)的边角部位,在混凝土初凝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可以有效地避免其发生。
3.3 混凝土结构表面露筋
混凝土结构表面露筋主要有保护层垫块安置不规范、钢筋绑扎不牢、钢筋发生移位,或是混凝土振捣时漏振导致严重蜂窝,从而导致钢筋暴露在外。混凝土内钢筋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抗拉性能,对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做好表面露筋问题的预防及处置工作。同时,表面露筋在做好质量验收的情况下是可以完全避免的,这就要不断提高现场质量员及混凝土浇筑工人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加强施工过程的管控,保证钢筋的准确布位、绑扎牢靠,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安置稳固,混凝土振捣细致到位。修补前先确定露筋的部位及其严重程度,可以采用喷射混凝土工艺或压力灌浆技术进行修补。对于框柱、框梁、剪力墙等重要构件的纵向受力主筋的露筋,必须出具专项修补加固方案,经设计及监理审核后,进行修补。对于二次结构构件以及箍筋等构造钢筋,采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进行修补。
4 结束语
现代随着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轻质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多种现代混凝土,用来满足不同工程的多种需求,从而使混凝土成为目前人类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从赤道到两极,从海底到高山都可以见到混凝土的踪迹。为了能够使现代混凝土施工技术有更好的发展,还需不断学习和提升,才能在未来的建筑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伊晋宏.试论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中外企业家,2020(07):130.
[2]于治永,刘兆国.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