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特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剧场是戏剧的载体,它展现民族文化、为普通百姓提供精神享受。剧场的建设与发展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变迁,它不断吸收和应用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它的建设集中反映着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发展状况和水平。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其精髓在于将现代技术与艺术相互融合,剧场建筑更是如此。本文主要探究了现代剧场的建筑设计。
关键词:现代剧场;建筑设计
1.现代剧场建筑的设计原则
(1)多样化。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事物都开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转变,这充分体现出当代社会人们的普遍性要求,在剧场设计方面也不例外。自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但社会的贫富差距也日益扩大,人们的文化素养水平也存在多样化特征,如高雅的、通俗的、民族的等等,因此在剧场设计方面还应遵循多样化特点,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文艺节目观赏场所。(2)多功能。以为我国剧场设计较为简单、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当前观众的新要求,需要在设计中遵循多功能理念,突显剧场的专业化特征,营造出更加理想的效果,剧场可适应多样化演出条件,并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控制,使剧场功能更加完善,为观众打造出与众不同的视听盛宴。(三)生态性。在剧场设计中,应在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综合考虑多项生态因素,使剧场各类资源得到广泛应用,灵活运用多样化技术手段,对能源、资源进行重复利用,包括太阳能、自然光等,由此实现可持续发展。
2.现代剧场的建筑设计
2.1剧场建筑的选址与总平面设计
剧场建筑选址与总平面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较多,必须同时满足规划、使用和规范规定的条件要求。剧场建筑选址应远离车站、码头、机场、工厂及嘈杂的闹市等场所,以防止运输生产、商业交易活动与剧场的文化娱乐活动相混淆,特别是要防止高分贝噪声对剧场演出和观众视听的干扰。
剧场建筑的总用地面积与剧场的性质、类别、规模、等级标准和设计方案有关。剧场建筑用地的形状,由于受规划和条件限制,可能呈现规则或不规则的多种形状,给剧场总体布置和空间功能组合带来问题,在保证总用地面积指标的前提下,还有两个重要的基本条件:(1)纵向长度须满足门厅、观众厅、舞台三段矩形空间直线排列的要求,且剧场建筑前面应当有不小于 0.2 ㎡/座的集散广场。(2)横向宽度须符合规范对剧场舞台宽度的要求及演出使用需要。观众人流与演员、布景路线要分开,景物应能直接开到侧台;总平面内部道路设计要便于观众疏散,便于消防设备操作,并应设置照明。
2.2剧场功能定位
剧场定位是剧场设计的根基,只有定位明确,才能确定剧场的使用功能和建设规模。国内近期新建的剧场多定位于具有现代舞台表演艺术功能的公共文化设施,主要以演出歌剧/舞剧为主,兼顾戏曲、话剧、杂技、曲艺等,属于功能比较齐全的具有接待国内外演出团体基本条件的多用途剧场,同时具有举办大型庆典活动的能力。其中的一部分地方的剧场还须具备当地“两会”会场的功能。国家投资建设的公立剧场是我国剧场建设的主要形式,目的是为当地群众提供丰富的文艺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不同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演出活动,以及艺术家研修,资料、信息的收集、保存、公开等工作,振兴和普及舞台表演艺术,从而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
2.3舞台设计
现代的剧场主要用于音乐厅、歌舞剧、戏曲等表演艺术的演出。这类多功能剧场,已经抛弃了那些与观赏表演有矛盾的功能,更好地适应表演艺术的演出要求。这种适应性特点,实质上运用现代的工程技术手段,使剧场的某些部分根据表演艺术的演出要求,进行适应需要的调整和变动。
例如传统的镜框台口箱型舞台的影剧院,由于它具有高大的箱型舞台,并且台内又有吊杆、布景、舞台灯光等设备,这种情况下要求演奏音乐,则声音能量被舞台大空间所吸收,演奏者彼此听闻不好,不易配合默契,对于演奏不利。而如果在剧场设计时以现代声学理论进行指导,运用现代剧场工程技术手段、机电控制调节和变化剧场的某些部分,就能兼容音乐演奏的功能。例如:(1) 在镜框台内的舞台上,通过安装可移动的声反射罩,使之适宜音乐演出;(2)也可以把防火幕放下,乐池升起,调节活动台口的位置,使台口区域能适应演奏音乐。
舞台工艺包括舞台机械、专业灯光、专业音响;其中舞台机械包括台上设备、台下设备等,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在布局时及时与舞台专业设计人员和结构设计师交换意见,考虑各种设备的荷载及安装条件,在主体设计时予以预留;比如舞台上方放置卷扬机的栅顶需要固定在主体梁柱上,这就需要提前在这些部位预埋钢板;舞台、乐池升降与否决定该预留平面位置的标高和尺寸;这就要求建筑师设计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2.4声学设计
声学设计必须贯穿于整个剧场的全过程。根据厅堂的主要使用功能,确定声学设计需要达到的各种指标要求,如中频最佳混响时间、混响频率特性、声场不均匀度、本底噪声等,并避免回声、颤动回声以及声聚焦等声学缺陷的出现。厅堂内的声学设计主要在观众厅吊顶、观众厅墙面、舞台台口区域、观众座椅席、主音箱室、舞台区域等部位采取相应的声学设计措施,均需根据声学设计要求确定所采用的形状、材料,构造等。
隔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有声学要求的用房的本底噪声满足要求,并以不同功能区域之间无噪声干扰为原则。隔声措施分为隔固体撞击声、隔空气声两种。隔固体撞击声措施通常包括浮筑楼面、双墙系统.隔声吊顶(配弹性吊钩).管道穿越墙体或楼板时做弹性套管、重要声学用房的管道、设备隔声(隔声基础及弹性吊钩)。隔空气声措施通常包括在不同隔声要求区域采用不同等级和构造的隔声墙体和隔声吊顶、对主要的厅堂出入口采用声闸和隔声门、对有噪声的设备机房采用隔声门。剧场内除了主要厅堂、排练厅等各功能空间需要根据声学设计的综合要求,进行墙体、吊顶、地面的吸声设计,所有会产生噪声的设备用房内部也要进行吸声处理,门厅、大堂.公共走道等公共区域还要做针对性的吸声处理。
以前的声学设计主要依靠人工利用吸声系数计算得出厅堂的混响时间,并通过声线图来研究厅堂的体型是否合适。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声场模拟软件的不断完善,对厅堂中声波的传播、反射和吸收等特性的模拟也愈加逼真,模拟结果也愈发可靠。对一些重要的厅堂,结合计算机模拟完善后的结果,制作1:10左右的厅堂声学模型进行实际测量完善,基本可保证建成后的声学效果。
2.5交通流线设计
在剧场建筑设计中,人流疏散属于重点问题,剧场中常常有大量观众和演员,设计师应做好安全疏散设计,设计出合理的交通流线,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将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输送到室外。当人们到达一个陌生建筑中时,潜意识便会观察入口方向,注意交通流线,如楼梯、门等,若交通流线较为复杂,很容易增加人们的不安感,这样的设计便是不合理的。交通流线是空间设计的重要问题,其本质是人流活动的合理顺序问题,体现出的是一定功能和关系的体系。从某种角度来看,交通流线设计对空间使用效率、紧凑合理性、经济性等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设计者不但要遵循国家相关规定,还要在环境行为学的指导下,注重人的心理及环境对人的影响,从而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交通流线。
参考文献:
[1]端木慧泉.环境行为学对剧场建筑设计的指导和应用[J].城市建筑,2019,16(17):106-107.
[2]王念之,李国棋.剧场建筑的绿色设计策略[J].绿色环保建材,2016(12):47.
[3]林萍萍.剧场建筑与舞台工艺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
[4]乔伟.剧场建筑的综合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5(22):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