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吕梁供电公司 山西吕梁 033000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对于用电的需求在不断加大,当前供电所管理存在基础薄弱、服务水平不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业务繁杂、缺乏创新且衔接不通畅、专业划分过于细致、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等问题。如何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建立智能、便捷、精准、高效的供电服务新体系具有很强的紧迫性。
关键词:“全能型”;供电所;供电服务;再提升
引言
作为我国电网发展中的重要组成,供电所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国家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升供电所管理质量、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正因此,如何促进供电所的全能型发展成为当前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基于此,需要对当前供电所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不断精益管理、创新服务,促进供电所朝着全能型的方向不断发展,进而为我国电网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以下几点是促进全能型供电所发展的措施策略,以供参考:
1创新试点建设模式
建设过程中,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创新提出了“1+31+N”的模式,即:以一个国网试点为样板,31个省内试点为典型,选取乡镇、园区、城区不同类别的N个供电所,集市县公司力量开展试点建设工作。通过汲取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全面推广覆盖全省。与此同时,该公司借助供电所对标平台,发挥对标抓手作用,将建设工作量化为具体指标,构建融入“业务协同运行、人员一专多能、服务一次到位”的“三维度、六区段、五分位”的对标指标体系,有效推动了“全能型”供电所建设活力,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争先”氛围。“三维度、六区段、五分位”具体指:设立“业务协同运行、人员一专多能、服务一次到位”3个维度,包含8项大指标,同时根据供电所的性质和体量将供电所划分为城区、园区、乡镇Ⅰ~Ⅳ区6个区段,实行差异化管理。“五分位”将每项指标分为A、B、C、D、E的5个档位,注重争先进档,消除E档指标。
2健全机构保障制度,实现“全能型”供电所建设落地
实现“全能型”供电所的精益管理与服务创新,需要健全机构保障制度,优化选配台区经理。要求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深入实地,考察该供电所辖区范围内的服务范围、售电能量,结合当地用户规模进行供电网格划分。建议遵循一网格一经理的工作原则,将供电所当地所有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根据工作人员的业务性质、人均年龄、服务水平和沟通能力,选择台区经理。通过台区经理的有效配置,使配电台区的管理更加集约化。建议供电所推行营业厅综合柜员制,拓宽乡镇供电所营业厅受理和直接办理业务范围,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内部协调沟通机制。建立“全能型”服务窗口,实现“一口对外”服务和“一站式”服务。优化营业厅功能设置、升级硬件设备设施、完善业务渠道等措施,推动供电所营业厅由传统业务型向体验型转变,使其作为线上服务的线下体验和补充,成为吸引客户、拓展市场的前沿阵地。为“全能型”供电所辖区培养台区经理后备力量。建议当地供电企业对现有的台区经理后备人才展开业务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含服务、管理、智能用电、节约能源和新业务拓展等,安排专家对台区经理后备人才进行集中授课和分散指导。引导台区经理后备人才利用网络进行自学,学会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和信息化系统,熟悉配网运营维护与营销服务业务,将各类业务同时进行,让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推动当地“全能型”供电所的智能化建设。
3优化组织机构,完善制度规范建设
建立“管理层+执行层+督导层”三层组织机构。管理层由西安供电公司主要领导及职能部室担任,全面负责“全能型”供电所的统筹策划和组织实施。执行层由西安供电公司县公司组成,主要负责梳理业务、理顺层级关系,发挥自身职能,全力投入到“全能型”供电所的建设与实践当中。
督导层由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为牵头部门,运营监测中心配合,全面负责对质量、进度、效益、指标的指导与督办,协同闭环管理。实施执行层组织结构再建构。在供电所层面,打破原有的依据专业化配置的营销组、生产组和服务组,根据内外勤性质变革为营配班(外勤班)和综合班(内勤班)。外勤班执行台区经理制,融合了以往的农村低压配电运维、设备管理、台区营销管理和客户服务等职责,变单一管理为综合管理。内勤班执行综合柜员制,融合以往的电费收缴、业扩报装受理、业务咨询等岗位职责,实行一岗受理、一口对外,以主值、副值轮休的形式开展日常业务。
4建设“三型一化”营业厅着力服务转型
供电营业厅由“业务办理型”向“体验服务型”转变。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设备,融合地域文化元素,合理统筹网络和实体渠道资源,将营业厅逐步向综合型、服务型、智能型转变,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无缝对接(“三型一化”),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传统业务精益规范,“一站服务”、“一厅通办”综合受理;新型业务智能便捷,增强互动体验、友好感知,为客户提供智能化、多样化和互动化的用电服务,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提升客户满意度。为强化营业厅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解决前后台忙闲不均服务效率不高问题,供电所综合柜员与综合事务人员执行“两个弹性调配”,即根据营业厅业务量以及月忙日情况,由内勤班综合事务人员参与营业厅引导或柜台工作,月闲日营业厅综合柜员参与内勤班综合事务工作。
5增强配网“免疫力”,提升电网健康水平
供电所提出以增强配网“免疫力”为目标的电网健康提升工作,对辖区线路设备开展摸底排查,对隐患类型进行分析,根据重要性、紧迫性进行分类分级,确定消缺重点和改造计划,改变以往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故障运维处理模式,将“被动抢修”转变为“主动服务”,提高供电可靠性。重点考量台区负载率、经济发展前景,预估客户增长潜力,收集敏感、特殊客户信息,分析故障率、电压合格率、供电半径合格率等指标,将分析成果应用到工程设计和改造中,实实在在提升配网规划水平,从而实现配网全过程精益管理。基于故障抢修数据和经验,运用聚类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探索形成“穿透式分析”故障抢修模式,快速、高效定位故障及产生原因,缩短故障抢修时间。
6凝聚活力,实现供电所文化型发展
当前,供电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结合有组织、有活动、有资料、有阵地的进行“职工之家”的建设,并促进内部和谐、家庭和睦、外部和畅“和美家园”的发展,以此实现对员工凝聚力、执行力的提升。与此同时,供电所可以组织员工围绕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经营管理、改革发展等方面开展提供建议的征集活动,以此为全能型供电所的发展建言献策。当然,供电所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小发明、小革新等活动,以此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自身创新思维和工作热情,促进良好工作氛围的创设。除此之外,供电所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应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比作风、比技能、比业绩等内容,以此促进供电所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为文化型供电所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电力行业的繁荣,人们将全能型供电所创建活动作为主要任务,通过多方努力使该项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提高台区经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打造“全能型”供电所,要求供电企业立足于信息化技术,建立网络平台,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新春.推动“全能型”供电所建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农村电工,2019,27(04):21.
[2]唐伟,单葆国,张春成.“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08):34-36.
[3]董睿.突出特色推动“全能型”供电所上星级[J].农村电工,2019,27(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