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审计队伍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第9期   作者:阳光 杨伟丽
[导读] 习近平强调,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和建立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要措施
        阳光1     杨伟丽2
        中办警卫局管理处      北京市          100017
        河南省商丘市审计局    河南省商丘市     476000
        摘要:习近平强调,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和建立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要措施。在新形势下,一线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审计机关应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于完善审计制度,促进国家治理等方面的意义日益重要。同时,一线审计队伍建设是决定审计工作发展水平、提高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内
容.                                                                   
        关键词:一线审计;队伍建设;指导监督
1一线审计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员素质单一,与审计形势不适应。
        目前,审计已经从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政策审计和资源资产审计,审计手段也从传统的账簿审计发展到信息系统审计。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审计专业背景,而且还要广泛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和政策,如效率审计、政策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等知识。然而,目前基层审计人员,包括新审计人员,基本上只具备会计、审计、经济等方面的专业基础,或者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对特殊专业和新审计领域知之甚少,在开展政策性审计、资源和资产审计时,基本上是“现学现卖”,审计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1.2审计力量仍显不足,与审计需求不对称。
        随着审计地位的提升,审计任务变得越来越重要。同级党政领导分配的审计任务有所增加,其中许多任务需要审计部门的参与和配合。上级审计机关也加大了统筹审计规划的力度,每年由基层审计机关以30%-50%的比例完成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组织项目。与此同时,以前的审计人员几乎已经从他们的专业岗位上退休了,就连非专业工作也需要相当比例的人员。审计队伍的增加与工作任务的增长不相适应,导致一些地方的年度审计计划项目无法完成。
1.3新人进入角色不快,且人员流动较频繁。
        虽然新人的课本知识比较扎实,但有些人角色转换缓慢,不能迅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难以独挡一面。有的通过重点培训和帮扶取得了相应的资格和实践能力,但很快通过选拔干部、调动干部、参加公务员考试等渠道离开了基层审计机关。因此,虽然基层审计机关不断进入新人,但可用的实力仍然不足,重点工作、重点审计项目始终集中在少数骨干上,一些重点岗位没有后继者。
1.4职业化措施不配套,使激励机制难构建。
        审计专业化虽然已经提出多年,但至今仍然停留在客观要求上,没有实质性的措施。现有机制既不能充分激励先进者,也不能有效刺激落后者,基层审计机关自身没有发布激励约束措施的权力,导致审计人员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的积极性薄弱。
2一线审计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后续教育培训跟进乏力
        目前,审计机关在选拔审计干部参加任职培训时仍然面临许多困惑和障碍:一是工作与学习的矛盾突出,审计机关入职后必须尽快适应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用”,不重视“培训”。二是前线审计人员数量少,审计项目任务繁重,缺乏参与业务培训的时间,极大地影响了审计机关选派人员参与审计培训的积极性。


2.2激励机制欠缺
        一方面是缺乏评估奖惩的有效手段。一线审计人员的收益与业务能力、贡献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很容易导致许多审计干部缺乏责任感和创造业绩的积极性,从而没有工作动力。另一方面,精神鼓励和人文关怀不足。目前,一线审计人员面临任务繁重、身心压力大、长期加班加点等困境,而实际管理者只注重完成审计工作和各项指标,忽视审计人员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未将帮助解决审计人员实际困难提上日程。
2.3审计人员自身缺乏上进意识
        从目前审计队伍的实际情况来看,年长的审计人员认为他们在审计机关工作多年,有经验,有方法,不需要再学习,只要做好工作就行了,缺乏学习的压力。年轻的审计人员缺乏勤奋好学、刻苦上进的精神,不能主动学习,再加上日常工作任务较重,没有时间学习和提高。
3解决一线审计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3.1审计培训专业化
        培训应坚持专业化标准,从过去的综合培训、一般培训转向分层培训、专业培训。一是传统的在线培训。在审计人员基本专业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应减少一般业务知识培训的频率,主要通过网上课程、网上教育等网络平台、微观平台选择性自学;二是重点专业培训的集中。主要培训重点专业、特殊专业和新型审计,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政策措施后续审计、大数据审计和效益审计等新知识进行封闭式、先进式、校本式的培训,培养一批特殊专业人才。三是安排新审计人员到审计一线工作,参与审计实践,通过老带新予以帮助,缩短成长周期,提高实践能力,加快成长速度,培养审计青年的骨干力量;四是岗位培训的统筹规划。应科学安排和组织各岗位的培训,避免一部分审计人员长期重复参加培训而其他审计人员很少参加培训的现象,防止审计团队素质出现“短板效应”。
3.2引人渠道拓宽化
        在面向大学生招聘时,要开阔视野,适当放宽年龄、学历等条件的限制,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从财政、内部审计、投资和审计相关专业的有关单位选派专业人员,调到审计机关工作。充分利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政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对特殊领域行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或者重新聘请退休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对于招聘大学生公务员,要签订就业合同并严格执行。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应尽可能为青年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青年稳定下来,解决目前基层审计机关青年过快流动的问题,保持审计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3.3考核管理严格化。
        改进审计机关工作作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解决青年审计人员懒惰娇气的习惯,提振青年审计卜员的精神气,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建立和完善符合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实际的考核体系,突出重点指标,严格考核过程,考核结果充分用于年度考核、公务员队伍晋升和干部选拔任用,以真实成绩作为判断干部成败的主要依据。
3.4人员体制合理化
    在改革过程中,优化审计机关职能,将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部门的部分职能移交给审计机关,增加对审计权力的需求。在招聘和留住人员困难的情况下,关键是要充分利用现有人员,上级审计机关要积极帮助基层单位争取人事政策。在机构改革过程中,现行基层审计机关的设置应转变为公务员或公务员的设置,解决审计人员身份不同的问题。根据新形势的要求,调整审计机关,理顺内部机关职权,适应审计总体规划的需要。采取实质性措施促进审计专业化,可以参考司法制度改革,探索审计制度,在统一审查的前提下,根据审计师的性格、能力和业绩评定审计师职称等,审计师职级与待遇挂钩,促使审计师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不断努力工作。
3.5统筹力度人性化
    要正确处理人员稀少与审计工作繁重的问题,加强审计项目的成本效益管理,不要对年度审计计划提出过高的要求,要充分并且客观的评价审计人员的实力,按照能力大小合理安排审计工作,围绕计划实施审计监督。上级审计机关对审计工作的统筹规划也要适度,一年内由统一审计机关审计的项目数量不宜过多,给基层审计机关留出足够的时间和力量完成本级审计项目,减轻基层的压力,避免重复审计。
结语
        审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感,必须具备坚持原则、依法行事、无私奉献的精神。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审计人员把个人发展与审计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进取开拓事业奋斗精神。
参考文献:
        [1]王丹.关于行政单位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山西财税,2020(04):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