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新陆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邹城 273500
摘要: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特种设备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保障。在日益艰巨的特种设备监管环境下,落实安全监管工作内容,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特种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的责任意识,才能营造良好的市场健康,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和品质。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现状问题,分析有效的应对策略,为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问题和对策
引言
特种设备主要是指布置在车站、商场、医院、公园、游乐园、CNG充装站等公共场所和各类生产型企业内的电梯、压力容器、气瓶、锅炉、大型游乐设施、专用运输车辆及液压装卸设备等特种作业设备。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历来都是政府监管部门工作的重心,这是因为特种设备具有特殊性,其在运行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企业在日常运营和管理过程中,疏于安全风险排查和设备维护保养,就可能诱发各种安全事故,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甚至危及社会的安定。鉴于此,监管部门在行政执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更有效的技术执法理论,其实质上就是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从技术层面来指导和加强对特种设备使用企业的全面监管,以提升特种设备使用安全,降低事故发展几率。那么具体该怎么作,需要在监督管理中重点把握哪些方面呢?笔者就此进行以下阐述。
1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问题
1.1监管机制衔接不够顺畅
特种设备监管部门与检验部门在信息沟通上不及时,造成监管、检验、企业之间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上错位。第一是企业向特检院申报检验后,只是特检院有登记,但企业没有书面回执,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往往须要向特检院电话咨询才能知晓。第二是企业申报检验后等待检验的时间比较长,并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验,有些设备申请检验时即将逾期或已过期;第三是特检院工作人员到企业现场检验后,都会向企业发放《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意见通知书》,指出需要整改的事项及整改期限。在日常检查中发现,个别企业在规定的时限内未按要求整改到位,导致特检院对所检设备出具了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报告,企业未领取报告,不知道所检设备是否合格,而特检院又未及时告知检验结论,导致经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可能一直处于使用状态,事实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1.2法律法规不健全
随着工业进程的发展,我国特种设备类型、型号也越来越丰富,国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也非常重视。根据特种设备管理现状来看,安全监管的配套措施仍然不健全,其中法律法规内容不全面、滞后性问题尤为明显。法律法规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指导安全监管工作开展的重要文件。但是,目前特种设备监管的法制建设存在一些漏洞,导致一些监管工作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造成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难以有序开展。同时,行政执法程序一刀切,未考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特点。相比市场上其他商品而言,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具有紧急性与多变性特征,导致一些共通性的监管程序无法应对特种设备紧急事件发生管理,从而导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质量不佳。
2加强统筹协调构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新格局
2.1加快构建完善的技术执法理论框架,以更好地支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
技术执法是各地监督管理部门基于市场监管工作实际的认识和分析中探索出来的一种管理理论。
目前各地有关技术执法的参照标准、执法程序、评价体系、责任划分、技术类型等内容都还没有形成统一,各地各管理部门关于技术执法的认识和判断标准各不一样,存在较大的缺陷,可操作性也比较低,这就导致管理部门在对特种设备使用企业安全管理的指导和监管实施工作上实效性较低。首先,各地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推动技术执法工作的契机,深入本区典型企业的现状分析,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历史经验、技术路线、管理模式的系统梳理和汇总,并从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目的、原则,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定义、定位、功能和主要内容等几个方面上作细致而全面的探索,以此加速技术执法理论框架的构建。其次,还要加强对一些重点技术执法成果的推广使用,将理论技术成果理论转化为一种经验模式,让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护,从而延伸特种设备使用寿命,提升企业生产安全指标,为维持地区社会经济稳定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另外,要加快建立科学的技术执法考评标准。各地管理部门要在现有课题研究基础上,建立技术执法考评办法并挑选试点企业进行实验验证,要进一步明确技术执法课题研究方向、要求、评定方法及鼓励措施,进一步推动各地开展重点产品技术执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逐步形成技术执法的运行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2.2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
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中,法律法规是监管工作开展的法律依据,也是保障安全监管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现状,国家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改善一些重复性、覆盖不全面的规定,构建统一化、标准化的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制度。例如,将《特种设备安全法》作为基准,结合现阶段安全监管现状,及时完善一些法律法规监管死角,修订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法规条例,提升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提供法律依据。同时,根据特种设备的监管内容和要点,进一步细化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内容和执法规程,如:投诉举报处理流程、安全监管审批流程、行政处罚流程等等,规范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工作。例如,相关部门应该提升安全监管治理效率,尤其是特种设备案件处理方面,需要结合案件实际情况,落实各项查处、处理措施,做到公开化、透明化,保障安全监管工作的公平公正开展。此外,加大安全监管的惩戒力度也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途径之一。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中,严惩屡教不改、态度不正的企业主体,加大罚款和整改力度,从而激发企业主体的责任意识,利用强硬的法治手段管控特种设备安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3着力提升特种设备使用企业的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
为确保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最大限度规避特种设备使用安全事故,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首先加强使用企业的安全意识教育,要从根本上强化特种设备使用企业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生产、安全操作、安全维保的思想认识,提升其安全工作的主动性。首先,各地监督管理部门要扩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思想宣传、技术及法律科普活动,让更多的企业真正了解特种设备,明白特种设备事故的危害性,理解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从而自觉树立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责任意识,提升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定期组织相关企业管理层和技术人员参加特种设备安全操作和维护的技术培训活动,安排管理部门技术人员或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前来现场指导,将特种设备运行中容易发生的普遍性故障,造成的危害以及该如何及时应对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列举大量的技术案例,设计实践性操作环节,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式增强企业人员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
结语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抓好监管工作,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在方方面面的工作中首要的是夯实基础。要积极寻求实在管用的办法和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机构建设,提高能力素质,确保职责履行,竭尽所能的保证特种设备安全。
参考文献
[1]郝素利.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模式优化——回应性监管[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9(6):6-10.
[2]刘鹏.辽宁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