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董旋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董旋
[导读] 摘要:从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方向来看,各个城市都特别重视风景园林规划建设,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建设项目数量上,和传统城市建设相比都有很大的突破。
        中南院华创(武汉)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从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方向来看,各个城市都特别重视风景园林规划建设,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建设项目数量上,和传统城市建设相比都有很大的突破。海绵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科学化的城市建设理念,更加注重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生活环境、城市绿化生态的打造和完善,因此,对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要更加关注。基于此,文章对海绵城市理论内涵的理解,详细分析风景园林规划在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意义和具体体现,其目的是探索出风景园林规划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途径,以便于更加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理论要求,为城市科学化、现代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带来强大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规划;要点研究
        1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海绵城市可以高效的将城市与自然融合在一起,把城市变为一块海绵,当洪涝等状况出现时,其能够将水资源全面的运用起来。通过调研发觉,海绵城市主要有三个优势:(1)在城市建设用地持续增加的状况下,依旧能够有效的对环境做出保护。(2)对于原有地下水资源做出有效的保护。(3)一旦城市之内的水资源被损害,可以有效的对其进行修复。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能够将雨水等废水重复处理并有效利用,而后者只是将雨水等废水迅速的排放。另外,在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将生态放在第一位,在确保洪涝问题不出现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大的将雨水储存在地下,从而确保自然生态的稳定性。
        2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意义
        2.1有利于强化区域水源涵养能力
        风景园林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治理区域空气质量,而且植被还具备一定的水源涵养功效。将海绵城市理论融入风景园林规划中,能够构建出具备海绵城市特点的区域生态体系,充分利用城市周围江河湖泊、森林、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并且将其作为海绵体,实现蓄水、储水的能力,有效地提升区域涵养水源的能力。在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将风景园林中的植被、湿地等进行合理规划、筹备,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海绵城市体系,在保障水文循环顺畅的基础上,可提升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2.2有利于修复生态环境系统
        在现代城市运行中,城市资源利用率较低,很多城市都有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的现象存在,而且有的地区还非常严重。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都很庞大,大量植被被砍伐,直接影响了城市自然海绵体,城市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使得“城市病”问题愈演愈烈。在海绵城市建设理论指导下,可以通过科学规划风景园林,修复城市生态环境体系,逐步治愈“城市病”,推动城市持续发展。
        2.3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风景园林已经成为展现城市发展和建设风貌的重要风向标,不仅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展示,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海绵城市理论下,风景园林规划要为城市海绵体系的整体搭建服务,合理控制城市自然资源的开放强度,强化城市透水面积、减少水资源的破坏与过度利用,切实有效保障城市水环境的稳定发展,为区域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3.1水景规划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的人工湖以及河道等水景,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当中的雨水储存。但是,在传统的水景设计当中,许多设计人员忽视了雨水的渗透,而对水景的底部进行了固化处理,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净化而成为废水。

因此,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需要到现场进行实际的调查分析,根据所调查的不同时期降水量以及实际地形等信息,合理地进行雨水汇集区的规划,从而使得风景园林规划当中的雨水汇集区能够满足设计规划目标。第二,在进行水景的设计时,需要保障雨水汇集区、水岸以及水底的雨水渗透以及净化功能,并根据当地实际的降水量以及汇水区的蓄水量等数据,来进行人工湿地以及河岸的规划构建,从而能够有效地保障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水景的蓄水以及净水功能。
        3.2建筑规划
        在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风景园林当中的建筑规划设计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规划人员在对现场实际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地将海绵城市理论中的雨水收集与现场实际进行结合,从而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第二,在对降水量较充沛区域的风景园林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将海绵城市理论当中的雨水花园等元素与建筑进行合理的结合,将降落到建筑各处的雨水,通过雨水花园以及各种暗渠等方式进行收集,汇集引入到滤水区当中,通过滤水区内的沙石砾石,有效地将雨水进行过滤,并将过滤过后的雨水汇集存入到蓄水池当中,方便以后对这些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3.3绿地规划
        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风景园林中的绿地规划设计时,不应该过多地对场地内原有的自然地形进行改造设计,园林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场地内原有地形的走向以及地貌等信息,有效地将这些自然风景地貌与海绵城市理论当中的蓄水池,或者是引水排水区进行有效的结合。例如,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通常情况下都会存在较大面积的绿地,这个时候园林设计人员就可以通过对场地内原有树木的根系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地对场地内的蓄水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并且围绕着这些汇集雨水的区域进行绿植的合理搭配设计。除此之外,在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风景园林绿地规划时,需要对场地内的地下管网以及排水口的位置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并且科学合理地结合场地内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进行流水通道的布置。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场地内的排水要求,还能保障园林绿地当中的地形变化,从而有效地增强风景园林设计的美观性。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所应用的植物种类以及设计的人工湿地等,都会对场地内雨水的净化和利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园林设计人员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时,应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研究。
        3.4道路规划
        在园林道路规划设计中引用海绵城市理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设计宗旨,结合园林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规划园林道路时需要注意以下 4 点:(1)设计园林道路时,可利用环状路网中的折线、曲线、环状线的搭配,替换原有传统设计中的直线路线,并在路线中设置间隔式绿化带,利用绿化带所占用的设计面积满足排水需求。(2)有效利用分散、连续,且高密度的绿化植被替换道路两旁原有的、排列整齐的、绿化性质的树植。(3)选择路面材质时,选择渗透性好且具有改善雨水水质及消纳雨水径流量功能的施工材质,以此满足海绵城市设计理念。(4)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时,利用草皮、木屑、碎石、鹅卵石等天然的,透水性能较好的材质进行装饰性道路设计铺装,为园林道路设计增添美感的同时,利用材质的透水性,实现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海绵城市理论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实际规划中,规划设计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在海绵城市理论指导下,合理规划、科学设计风景园林建设所涵盖的各个要素,构建出一个完善、健全的海绵城市体系,促进我国城市生态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亮.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包装世界,2018(4)
        [2]周小琴.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花卉,2017(24)
        [3]李明.风景园林规划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