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相关探讨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曹菊秀
[导读] 摘要:对于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有效检测,能够明确农药残留种类及数量,将其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保障食品安全。
        云南省丽江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  云南丽江  674100
        摘要:对于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有效检测,能够明确农药残留种类及数量,将其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保障食品安全。传统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问题,难以适应当前检测工作的要求,必须加强创新与改进,提升检测效率与质量,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同时,应该加强对技术要点的严格控制,防止由于操作问题而对食品检测工作造成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的重要性,探索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措施,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检测;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应用
        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人们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的趋势下,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止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出现,能够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在农业生产中会使用较多的化学农药以保障作物的良好生长状况,防止病虫害问题的出现。然而,由于在使用和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导致其突破农药残留临界值。开展有效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是预防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的关键,国家为此也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标准,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控制。传统检测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需要动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检测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应该制定针对性技术实施方案,实现对检测工作的科学指导。
        一、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很多不良商家为了在生产经营中牟取暴利,通常会采用非法手段制造和销售劣质食品,不仅会对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破坏,而且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加强对食品农药残留的检测,能够切实提升食品安全性,打造健康的市场环境。生物富集作用会导致农药的长期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当中造成人体功能的损坏【1】。在农作物种植、运输和储存等过程中,都有可能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出现。
        二、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措施
        (一)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当中,具有操作便捷和高效率的特点,同时在灵敏性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早期农药检测中,气相色谱法的效果更佳,帮助检测人员对代谢物和降解物进行分析。气质联用技术、气相-红外联用技术和顶空气相色谱法,是当前气相色谱法应用于食品检测时的常用方法。食品中添加剂含量的增多,也给检测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淀粉会由于受到高温的作用而产生丙烯酰胺,其毒性较大,是一种常见的致癌物质【2】。该物质会与人体的DNA结合导致基因突变,因此引发癌症。在农药成分分析与筛选中应用气相色谱法,可以快速检测其中的防腐剂含量和卤化物含量等,将有机氯、有机磷和菊酯等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在应用气相色谱法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时,流动性需要使用惰性气体,常见的包括了氦气、氮气和氩气等,通过检测系统、进样系统和分离系统的应用,通过有效分离对不同成分进行分析。不同农药残留组分的吸附能力、分配系数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能够在固定相当中进行差异化分析。通过吸附和脱附处理,能够确保在组分提取时严格按照相应的顺序,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提供保障。在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我国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开始广泛应用气相色谱法,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其检测灵敏性和分离能力也得到提升。在应用气相色谱法时主要用到的设备是气相色谱仪,包含了多个子系统,比如检测系统、进样系统、处理系统和分离系统等等,在有机硫、磷的检测中主要借助于GC-FPD,在有机氯、菊酯检测主要借助GC-ECD。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农药不仅具有较低的挥发性和热稳定性,而且分子量相对较大,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开展检测工作时,能够适应农药的上述特点,对物质活性进行分析,同时明确受热易分解的物质,促进检测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固定相和流动相是应用该检测方法时的关键,能够通过分配系数差异的对比分析,通过有效分离对农药残留含量和系数关系加以确定【3】。相较于气相色谱法而言,在化合物的检测中也更加可靠,但是也会存在一定的限制性问题,尤其是灵敏度和检测范围。因此,在实践工作中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常与气相色谱法联合应用。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当前食品农药残留的主要类型之一,其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较多的残留时间,在蔬菜、粮食和水果等种植中应用相对较多。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增,对于食品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对其进行检测时可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符合其热稳定性较差的特点,能够保障检测的便捷性与灵活性、灵敏性。在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时可以借助于柱后衍生系统和荧光检测器,严格控制保留时间、平均回收率和标准曲线系数。应用此类方法能够提升分离效果与效率,保障较好的回收率。借助于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以梯度淋洗流动相分离,能够对其定量限加以确定。烟碱类农药也是检测工作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其具有较强的内吸性,包括了噻虫胺、噻虫啉、吡虫啉和烯啶虫胺等等。在对其进行检测时,可以借助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实现了对检测误差的有效控制。同时,也可以借助于乙腈提取、LC-NH2柱净化和梯度洗脱等,能够对啶虫脒和吡虫啉等进行检测,在检出限、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等方面优势显著。
        (三)液相色谱联用法
        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是当前常见的检测技术类型,当农药的稳定性和挥发性较低时,应用该方法可以取得可靠的检测结果,能够保障药物属性获取的完整性,防止分子密度受到破坏。在生物学指标鉴定当中通常会采用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技术,能够分析食品中的代谢产物情况,其优点是能够在检测中实施分离操作,保障检测的灵敏性,同时提供科学的用药指导。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在生物样品检查中最先得到应用,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在当前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也较多。色谱柱粒径通常在2μm以内,超高压系统压力在105KPa以上,可以用于大批量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当中,同时还需要保障监测系统的精准性【4】。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升,在农药残留检测中需要在复杂的基质中检测ppb级甚至更低浓度水平的痕量残留物质,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可以满足上述要求。LC-MS系统的灵敏性相对较高,能够对动物肉类、植物和水产品当中的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等进行检测。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于多反应监测技术,流动相A选择0.1%甲醇-乙腈,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和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分析。
        三、结语
        在食品检测中应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能够防止食品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出现,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联用法等,是当前几种常用的检测技术,应该明确不同技术类型的基本原理与特点,从而实现对技术应用条件的有效控制,提升检测效率与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任国杰.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探讨[J].现代食品,2020(10):177-179.
        [2]张祥.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思考[J].食品安全导刊,2020(15):90.
        [3]马媛,米晓丽,王一婷.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现状及建议[J].食品安全导刊,2020(15):145.
        [4]陈梅燕,李丽娟.浅谈食品检测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J].食品安全导刊,2020(12):155.
        [5]王通.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的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0(12):173.
        [6]李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9(06):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