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 陈玉楼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陈玉楼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建筑工程行业逐渐发展壮大的同时,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而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就必须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引入先进的施工新技术,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
        身份证:37131119880524XXXX  山东省临沂市  376034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建筑工程行业逐渐发展壮大的同时,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而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就必须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引入先进的施工新技术,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建筑设计变的越发大胆新颖,对应的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发严苛。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引言
        现在的建筑行业存在着很严重的市场竞争激烈,要想让众多建筑企业中脱颖而出,站住脚很,不仅需要大量的现金流和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管理,拥有一套完整的施工管理系统,能够更快,更好的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有效的提高施工质量。企业要想从源头上把控好建筑质量的话,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施工技术管理方面下手,根据现场施工实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管理方案,严格遵守,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消费者信赖,让企业在建筑行业中获得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整体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建筑工程中严格管理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规范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按照原定的施工计划安全进行,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建筑原材料的浪费,避免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受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而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切实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建筑居住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同时,通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后,还能间接提高建筑工程企业在建筑市场的竞争力,推动建筑工程企业良性发展。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1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地上建筑工程质量与使用寿命,随着当前社会公众对于建筑工程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地基的重要意义尤为凸显。在建筑工程实际开展当中,由于工程选址位置的地基复杂多样,一旦无法满足工程建设实际需求,势必需要采取人工方式对其进行改良和加固,以确保地基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因此,地基处理技术也是现代建筑工程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开展期间对于地基所采取的施工技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强夯法,强夯法是地基处理技术的常见手段之一,通过机械设备作为依托,对地基土进行反复打击,以排除地基土内部空隙和水分,确保地基坚实可靠,相比于其他处理技术来说,强夯法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并且施工操作也比较简单方便。②地基预压技术,地基预压技术包括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两种形式,其中堆载预压较为常用,通过在地基土上方布置大量物体,通过物体自身的质量压力,对地基形成压缩作用,以实现地基承载能力的提高。③土壤置换法,土壤置换法主要针对于无法通过人工干预而得以改善的地基土,通过对原有土壤的挖掘和符合标准土壤的填充,实现地基质量的改善作用。
        2.2工程排水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排水极为关键。建筑工程排水可以分成两类:地表排水和坡内排水,其中地表排水的整体适用性较强。在排水工作的实际开展中,首先在滑体外部设置好截水沟,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地表上的水流入到滑坡之中。而坡内排水基于自然沟谷进行排放,避免坡面形成积水侵蚀的现象。这两种措施都能够有效降低坡内的整体水位,使得滑坡所受到的水荷载明显降低,大大增强了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2.3防水处理技术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会遇到各种的漏水问题,不管是厨房还是卫生间,只要是有水管接入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漏水的问题,所以在建筑施工中防水处理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用水系统还是用水设备都是需要前提提前设计和计算的,根据实际的住房面积计算出用水和出水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对于管道的选材方面也要慎重,不能贪图便宜安装一些质量较差的管道,长期使用后很容易导致漏水现象的发生,若是不能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建筑物的损坏,得不偿失。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安排专业的水电工作者根据国家防水标准进行操作,选择合理的防水材料,结合专业的防水技术和防水工艺,建筑一个完整得防水系统,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3.1现场施工管理责任制度的落实
        对于任何一个项目来说,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都较多、工作量较大,管理人员在管理时必须综合考虑施工人员的生活福利水平、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的具体情况等做好合理的安全管理,并且需要保证所有的项目管理工作建立在正常施工建设层面上。在落实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管理者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还要明确、合理地做好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材料的统筹工作,根据不同的管理内容设置专门的管理岗位,一旦出现管理异常立即追责到人,保证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可以有序开展,另外需要强化合作意识,增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信息的传递不仅可以从上到下进行,下级或者基层也可以将管理意见反馈到上层,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
        3.2确保技术与管理人员综合素材得以提升
        在建筑项目的整个过程中,最最重要的是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目前有些建筑企业的员工管理制度非常不完善,员工意识浅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不规范的施工,最终给房屋建设工作留下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在对于综合素质方面,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去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首先在人员的选择方面要选择于施工标准相匹配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其次要定期开展综合素质培训活动,对在职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提升和综合得素质提升,从根本上保证整个项目的质量,最后可以实行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对表现优秀的员工或者完成进度和质量高的员工进行物质和精神鼓励,对表现不好的员工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的员工进行相应得惩罚。这样的话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3.3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为了方便工程参与方之间交流沟通,应当使用对项目信息集成管理的方法。买方可以通过集成化管理平台发布需求信息,项目工程方可以通过平台获知业主的建设需求,然后在工程施工阶段对项目进行及时的修改,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发布到集成平台供业主进行参考。通过信息化平台的集成共享,项目工程师可以互相协作对项目中的突发事件做出更快速的处理和解决。建筑企业也可以拓宽集成化的管理渠道,搭建信息的存储平台和反馈平台,以达到更好的信息集成共享的效果。建筑工程施工进程可根据项目应用阶段分为计划阶段和实施阶段,计划阶段主要负责项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施工计划、材料计划以及估算施工成本等。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计划也会因施工阶段产生的变更而无法实施,因此科学有效的协同施工和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对工程更顺利的建设是具有明显效果的。计划阶段还需要明确招投标的范围,同时制定出整个实施阶段的成本计划方案。实施阶段需要对施工工具、责任划分、工作分配、材料使用、构件加工、建造拼装等步骤进行设计,集成化应用可以为实施阶段提供设计处理信息、施工过程计划和相关附加信息等,可见集成化应用可以作为整个施工过程的加速器。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现场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企业应当注意引进施工新技术,提升现场施工管理的水平,来保障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劲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门窗,2018(3):129-129.
        [2]孙宝玉,周晶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建筑与装饰,2019(11):48-48.
        [3]王伦伦,张广崇.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28-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