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6 月初酒泉市暴雨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第9期   作者:王海蓊
[导读] 2016年6月1日酒泉市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天气过程。

        王海蓊
        甘肃省敦煌市气象局  邮编:?736200
        摘要:2016年6月1日酒泉市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天气过程。本文选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等多种资料重点从暴雨实况、环流形势分析、物理量诊断等角度针对此次暴雨特征进行分析,并得出:高空槽、柴达木低涡、低层东南暖湿气流、高层冷平流及中低层切变线为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中低层强烈的水汽辐合,再加上700hpa偏南气流的持续维持与发展为本次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上层辐散,中下层辐合的环流形势极易形成强烈的抽吸作用,不仅引发了强烈的上升运动,还为产生强降雨天气过程创造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关键词:暴雨;环流形势;低槽;水汽条件;对流云团;酒泉市
引言
        酒泉市隶属于甘肃西北部,其东临张掖市与内蒙古,南靠青海,西接新疆,北连蒙古国,全市总面积为19.2万平方公里,境内主要包括山地、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并整体呈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的趋势。酒泉市位于半沙漠干旱性气候区,表现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冬冷夏热、温差大;秋凉春旱、风沙天气较多;蒸发强烈且日照时数长等特点。暴雨作为酒泉市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尤其是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酒泉市暴雨灾害发生频率更是居高不下,特别是局地性的暴雨灾害往往表现出持续时间短、局地性强、强度大等特点,极易引发城市内涝、田地渍涝与山洪等地质灾害,并严重威胁着当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本文以2016年6月1日发生在酒泉市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为例,着重探讨了本次暴雨过程的特征,以期能够掌握此类暴雨天气过程的系统结构与形成机理,进而做好暴雨天气的预报预警工作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暴雨实况
        自2016年5月31日夜间起,甘肃酒泉市境内开始出现降雨天气过程,本次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1日的08时至18时,以酒泉市玉门镇的降雨量达到最大为47.0mm,除此之外,柳河降雨量为45.5mm,梁子沟降雨量为38.5mm,瓜州柳沟的降雨量为32.0mm,玉门六墩降雨量为31.1mm,以上站点的降雨量均达到暴雨级别。本次降水表现出持续时间短、强度大、落区集中等特点。对以上几个站点的小时降水量进行统计得出下图1。
        
        图1  2016年6月1日酒泉市部分站点的小时降水量统计图
        由上图1可见,柳沟站1日15时至16时的小时降水量达到最大,为23.3mm;其次为梁子沟站点,其16时的小时降水量为12.5mm。相对比而言,09时与18时各站点的小时降雨量较小。本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引发了洪水灾害,导致玉门市2个乡镇一共1.33公顷的农作物受灾,还有部分房屋被不同程度损坏,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万元。
2环流形势分析
        本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流场表现出“北槽南涡”的形势。暴雨过程发生之前河西西部地区持续出现高温晴热天气现象。5月30日20时500hpa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维持“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低槽出现在贝加尔湖地区与乌拉尔山西部地区,在巴尔喀什湖北部还维持有一冷低压,此时青藏交界与新疆中部地区还出现有短波槽活动,青海湖周围还出现有风场切变。

图2 2016年5月31日20时(a)与6月1日08时(b)500hpa天气形势图
        由上图2a可见,5月31日20时巴尔喀什湖北部冷低压底部的下滑冷空气逐渐呈现出东移南压的变化趋势,同时还在南疆至青海北部地区出现一低压小槽,在东经85°~90°位置处还出现有较为明显的风场切变。而且强烈的西南气流影响与控制青海北部至酒泉等地区。南疆至青海北部的低槽,高度槽要明显先于温度槽,在槽后冷平流的影响与作用下,低槽呈现出持续加深的趋势。此时,自河西至河套地区还出现有一高压脊,并维持稳定少动,导致新疆低槽在缓慢东移过程中呈不断加深趋势,并在青海高原柴达木地区形成低涡。这时500hpa高空环流表现出“西低东高”的特征。由上图2b可见,6月1日08时500hpa低槽持续发展且向东部方向移动,槽线出现在哈密—冷湖等一线。此时若羌与敦煌两个站点的温差达到4.0℃,还出现有较为明显的冷平流,此时整个河西走廊则主要为暖平流。敦煌与酒泉上空均出现有较为明显的风场切变,而且甘肃上空与青藏高原地区均属于高湿区,且范围比较大。
        
        图3 2016年6月1日08时700hpa天气形势图
        由700hpa天气形势图可见,有一强烈的东南气流出现在高原东部地区,而且柴达木低涡东部地区还出现有一条明显的水汽输送带,沿着祁连山,暖湿气流逐渐北上直至河西西部地区,为本次暴雨过程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另外,700hpa位置处在哈密至马鬃山地区出现一条切变线,表明冷空气已经逐渐移动到河西西部地区,冷暖气流也在此位置处发生交流,进而为本次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与不稳定能量条件。到1日20时高低空系统逐渐移出酒泉,此时西北气流控制与影响酒泉市,至此暴雨天气过程趋于结束。
3物理量诊断
3.1水汽条件
        对6月1日08时700hpa的相对湿度场进行分析可见,两个水汽大值区分别出现在新疆东部与河西西部地区,其中心位置处的数值在80%以上。而且甘肃东南部—河西走廊—河西西部一线还存在有一条呈现出东南—西北走向的水汽输送带,以满足暴雨发生过程中的水汽所需。另外,700hpa以上东经90°~100°之间还出现有一个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湿舌,这一湿舌在500hpa位置处逐渐向东延伸,且酒泉市大多数地区正好位于高湿区的影响与控制当中。400hpa位置处,玉门地区的相对湿度明显增加至92%,水汽基本位于饱和状态。由此可见,水汽在酒泉市上空呈汇聚与增加趋势,为产生与发展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
3.2动力条件
        6月1日08时地面至400hpa位置处高原至酒泉市位于深厚的辐合层当中,辐合中心出现在500hpa位置处,300hoa以上区域表现为辐散层,而且随着高度的增加,辐散的强度也有所增强。辐散中心出现在高原至酒泉市西部地区150hpa位置处,其中心位置处的辐散值为16×10-5hpa/s,这一上层辐散,中下层辐合的环流形势极易形成强烈的抽吸作用,不仅会低层湿空气的抬升与凝结创造了有利条件,还为产生强降雨天气过程创造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就涡度场而言,6月1日08时至14时650hpa以上区域位于正涡度区,并于200~150hpa之间的正涡度最为强烈,其数值为5.1×10-5hpa/s。此时700hpa以下区域表现为负涡度区,而且降水较强时间段内负涡度区的强度有所增强,高层强烈的辐散抽吸作用为低层辐合的增强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不仅引发了强烈的上升运动,还导致最终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
4结语
        (1)高空槽、柴达木低涡、低层东南暖湿气流、高层冷平流及中低层切变线为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
        (2)中低层强烈的水汽辐合,再加上700hpa偏南气流的持续维持与发展为本次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
        (3)上层辐散,中下层辐合的环流形势极易形成强烈的抽吸作用,不仅引发了强烈的上升运动,还为产生强降雨天气过程创造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参考文献:
[1]杨庆华,田庆明,张文军等.河西西部一次暴雨的机制分析[J].内蒙古气象,2018(1):31-35.
[2]李健,陈丽娜.酒泉市一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学诊断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18):207-209,211.
[3]张文军,高振荣,成静.2016年6月1日酒泉市暴雨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19):218-219.


作者简介:王海蓊(1990-)女,汉族,甘肃省敦煌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研究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