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飞 黄春年
中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医疗技术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核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发展,由于核医学科使用非密封放射性同位素,会产生电离辐射及放射性“三废”,如工作场所防护不当或放射性“三废”处理不当,会对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造成额外不必要的照射,因此核医学科涉及的职业暴露和辐射防护工作不应该被忽略,应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应进一步加强从制度上规范非密封放射性同位素、医疗质量、工作人员辐射剂量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大力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完善职业防护措施,把职业照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从而更好地保障从业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
关键词:核医学科;核素治疗病房;辐射防护;管理
引言
核医学科核素病房治疗的对象为甲状腺癌以及大剂量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分析患者疾病原因,其多是因为遗传或者环境辐射影响。采用对应的医学研究治疗,能够帮助和缓解患者病症,提升治疗质量。核医学病房发展周期较晚,结合对应的治疗研究分析,核素病房建设难度大,且核心医护人员的质量以及处理要求高。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因此,加强核素病房护理人员的专业性,提升护理质量,改善病房的环境,对于提升和促进当代医学研究,改善核医学科治疗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1护理组人员辐射剂量相对较高的原因分析
医护人员中护理组主要工作内容有:分诊管理、放射性核素的操作、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以及碘-131治疗病房的护理工作等,其中在注射显像剂和大剂量碘-131治疗中需近距离接触放射源且放射性活度较大,直接接触辐射照射的时间较长和频度较高,监测到的组总有效剂量、组年均有效剂量和组人均年有效剂量相对较大,这可能与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有直接关系。接触照射源时间越长、照射强度和频度越高,所接受的照射量自然更多。另外还存在如下原因:(1)工作量的逐年增加;(2)防护意识不足;(3)核素污染普遍存在;(4)防护设施和措施不够完善;(5)工作场所的管理尚需提高。这些因素皆可直接影响职业照射剂量的增加。尽管存在多种影响因素,但目前护理组人员辐射剂量与20mSv/a相比较,均远未达到法定人年均剂量限值标准,仍处于较安全的范围内,每两年一次的职业健康体检报告均未发现与辐射照射直接相关的异常表现。但个别人员辐射剂量已接近管理部门规定的5mSv/a的剂量约束值,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由于电离辐射对生物体存在确定和随机效应,亦存在近期和远期效应,所以应高度重视做好辐射防护工作,把职业照射危害降到最低。
2核素病房辐射人员管理重点
作为一个接受放射性治疗疾病患者的日常住院场所。核素病房除需要场所做好屏蔽防护(核素病房一般300mm厚采用混凝土进行防护),还需要严格控制内部辐射护理。一方面,接受治疗的患者类似于移动放射源,因此需要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的管理或出院后进行管理指导,住院期间应严格限制其活动范围,禁止串房。《临床核医学患者防护要求》(WS533-2017)规定,接受碘-131治疗的患者其体内放射性活度降至低于400MBq之后方可出院,出院患者应当注意交叉辐射以及公共辐射,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和乘坐公众交通工具,并在出院初期与家人保持适当的防护距离。另一方面,护理人员也要做好防辐射护理,护理人员一定要佩戴好个人剂量计,并穿戴防辐射的工作服,在能达到预期治理效果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用药量,减少患者体内的放射性物品,做好医护人员的防辐射管理,对应的护理人员也要佩戴好手套以及口罩,防止污染物以及放射性废气通过吸入、食入或皮肤渗入。在清洁对应的放射性物品时候,清洁人员也要穿戴好防辐射工具,并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减少辐射性物质的交叉感染。
2放射性废物处理
核素治疗的患者的唾液中存在部分放射性的药物,因此医院在病房内部分类放置了生活垃圾以及专用卫生间,并指导患者在指定区域排放垃圾或排泄。
对于特殊的病人,在每个病房都放有专用的呕吐袋以及垃圾袋,患者产生的垃圾均在场所内设置专用废物贮存间,放射性固废经衰变10个半衰期后,经监测垃圾袋外剂量率一般达到环境本底水平后,可以按普通医疗废物处置。碘-131治疗的患者一般前三天内排出施与活度的83%,患者病人的排泄物应使用专用卫生间,对其排泄物及其他废水进行集中收集,废水统一收集至衰变池内衰变处置满足《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规定后方可排放。由于碘具有挥发性,核素操作场所和核素治疗病房应进行通风并保持微负压,工作场所通排风应与其他病房通风分开,不得混排,且排风口处应设置活性炭等吸附设施;患者的穿戴过的病服以使用的被褥都需要放在专用的被服间,经过放置衰变处理后,检验其放射性强度,若低于<1μSv/h时,视为普通病服送洗。
3对核素病房内管理分析
核医学科在医学上主要是执行影像病房检查,因此对应的仪器设备以及专业护理人员人数不多,在人员安排方面,护士之间的夜班和白班之间需要协调时间,针对疾病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需求,对应的护理人员应当建设的排班机制,可以让患者以及医务人员正常安排交接班时间,并减少护理的值班频率以及夜班负荷,这样也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质量和就诊有效率。在专业技能指导方面,建议护理人员采用视频查房以及远距离查房的方式,因为治疗药物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护理人员在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如血液、心率方面,一定要佩戴好防辐射服以及设备,并减少和患者的直接接触时间。可以通过视频查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远距离指导以及护理分析。可以充分借助核素病房查房体系,优化查房时间和医患接触,最终减少患者的累积辐射量。
4健康教育
无论在普通病房还是核素治疗病房,健康教育都非常重要,它是良好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的基础。护士应针对患者的年龄、地区和文化差异,采取集中宣教和一对一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基于核素碘-131的放射性和患者对核素放射性知识的缺乏现状,应采取患者集中管理的方法,在核素治疗前开始对入院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将病房管理制度、疾病的相关知识、核素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核素的治疗原理、射线的防护知识、饮食指导等进行反复强化,打消患者的顾虑。同时履行各医疗护理的告知义务,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核素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在患者住院过程中,仍需提醒患者不能随意走动,注意排泄物处理等病房的管理制度,以防止对周围人群的辐射和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患者出院前,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出院后继续隔离观察2~3周,遵医嘱按时复查。
5其他方面
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条例,规范操作,安全第一。严格非密封放射性同位素管理,严防放射性泄漏和污染,高度重视各项工作的质量控制,认真做好个人辐射剂量监督及健康存档;组织最少两年一次的职业健康体检,监督健康状况,保障放射队伍的健康发展;加强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做好高危工作轮换,使有效照射量分散和平均;合理安排人员休假疗养,及时补充人员,以缓解受照射强度;加强同行间的业务学习与交流,定期接受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努力提高放射防护水平,不断降低职业照射剂量。
结语
核医学科护理人员的职业照射剂量水平可能与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等密切相关,受照射量随接触照射源的时间、照射强度和受照频度的增加而增加。其承担了集体半数以上的剂量,虽然与国家规定的人年均剂量限值相比较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应引起重视,通过严格管理,进一步加强防护措施,努力降低职业照射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李雨玲,李婕,葛晓乾,等.放射医务人员辐射防护现状分析[J].中国医疗装备,2019,12(2):23-25.
[2]王钧.浅谈医院核医学科的管理要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9,8(34):344-346.
[3]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5,245.
[4]陈宇导,张峰,吴春兴,等.核医学科核素治疗病房的辐射防护及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20,49(5):57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