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预处理策略护理对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0期   作者:宋婷
[导读] 研究分析预处理策略护理对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处理策略护理对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新生儿64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预处理策略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处理策略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预处理;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预防

    PICC置管是新生儿静脉用药治疗时的常见用药方式,可以有效保护患儿血管受药物的刺激而产生相关不良反应[1]。但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以及各方面能力均尚未发育完全,所以新生儿进行PICC置管后也容易并发相关并发症[2]。本研究将探讨分析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方法。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新生儿64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3h~14d,平均(5.25±2.37)d。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1h~14d,平均(5.31±2.41)d。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均无较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完成PICC置管术后,应用稀释肝素液1~2ml封管。每天检查穿刺部位周围是否有红肿、硬结以及患者体温的变化情况。定期对导管周围进行消毒护理,碘伏在导管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然后重新包扎。每次输液结束后应用肝素钠封管,放置导管中出现血凝块。定期检查导管有无滑脱、松动等情况。对于怀疑有滑脱的,应进行胸片检查确认。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再加入预处理策略护理。为预防导管堵塞,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对输液速度进行安排,对于长时间输注粘稠性液体时,输注前后需要应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为避免导管断裂,每次封管和冲管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执行,不能强行推注。对于已发生导管破裂的,应及时断掉远端导管,将肝素帽和连接器重新连接。为预防导管移位或脱出,应适当控制患儿躁动行为。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PICC穿刺置管,确保穿刺置管的规范性和可靠性。头皮静脉穿刺,应将患儿穿刺侧上肢适当抬举,并将肩膀适当提升。

一旦发现有移位现象,先适当退出导管,摆正体位,再在推注生理盐水同时进行送管。为避免感染,应对病房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灭菌处理,置管后每24h更换敷料。为避免静脉血栓形成,应用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稀释肝素浓度为1U/ml。为避免静脉炎,应注意控制好输液速率。在穿刺时,应该等消毒液干后再进行穿刺,并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堵塞3例、断裂1例、静脉炎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堵塞5例、断裂3例、静脉炎3例、感染2例、渗血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3.75%。两组比较:x2=18.9397,P<0.000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新生儿由于其机体发育处于早期阶段,其血管细小而且脆弱,穿刺难度较大。而静脉给药治疗是对新生儿治疗的十分有效和常见的治疗措施。若采用常规方式输液治疗,一方面多次输液穿刺会对患儿皮肤、血管产生损伤[3]。同时由于外周静脉细小,难以承受药物刺激,容易引起血管不良反应。而PICC置管可以将导管置入到靠近心脏的中心静脉,从而可以快速稀释药液,避免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同时也能避免多次穿刺对患儿的伤害,因此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4]。但PICC置管也是一种有创输液方式,需要给予科学高效的护理服务。而预处理策略护理可以在相关并发症发生前进行提前干预,从而可以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方式基础上加入预处理策略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预处理策略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可以有效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麦细焕,周晴.预处理策略护理对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2):378-380,384.
[2]谭建平,潘关凤,王平蓝.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对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3):144-145.
[3]王云芳.新生儿picc置管堵管的危险因素和护理体会[J].饮食保健,2019,6(52):182.
[4]谢帅华,段颖杰,吴旭红, 等.新生儿经颞浅静脉置入PICC置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改良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3):445-4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