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普外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因素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0期   作者:万曾云
[导读] 针对普外糖尿病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较深入地分析,探讨对普外糖尿病患者提高护理效果的有效方法。
        【摘要】目的针对普外糖尿病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较深入地分析,探讨对普外糖尿病患者提高护理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普外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普外糖尿病患者的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空腹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侵入性操作等因素。结论普外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相对较多,我们应对患者深入了解,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达到控制感染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普外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普外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护理体会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例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普外收治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问题相对明显,影响医疗效果。相关资料指出,针对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因素进行预防控制以及护理,可以降低感染发生率[1]。因此,现对我院普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普外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现将研究结果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普外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其中有34例男患者,26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 43~76 岁,平均年龄(50.2±1.8)岁,患 者病程在 3~ 14年,平均病程(8.61±6.26)年,本组研究以排除创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等症状。排除智力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知悉本组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被详细告知研究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

2.方法
对60例普外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术后感染病例进行统计,总结普外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2 结 果

60例普外糖尿病患者具体感染危险因素结果见表 1。感染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空腹血糖值以及有无侵入性操作等情况。
表1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普外糖尿病患者产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主要是众多原因导致,主要特征:慢性血糖增高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 因存在内分泌代谢紊乱及 一些并发症,明显降低了患者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感染的易感性,进而产生感染,是医院感染 比较易感的一类群体,其致病原因与很多因素都存在一定关系[2]。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糖尿病患者感染与以下因素有密切关系:一是年龄: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与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在表1中,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率明显低于≥60岁的患者。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老年人的机体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低下。二是住院天数: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患者住院天数越长,其发生感染的几率越高,住院天数≥15天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15天以下的患者。三是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在表1中,60例糖尿病患者在术后均存在程度不同的抗生素使用情况,以达到预防感染,结果,抗生素使用时间≥15天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15天的患者。另一方面,抗生素的使用使患者体内定植的菌群失调,易造成致病耐药菌株繁殖生长过快,给感染的预防带来不利影响。四是空腹血糖值:空腹血糖值高的患者,其产生感染的机会偏高, 空腹高血糖患者可使粒细胞明显降低吞噬功能,加快细菌繁殖,明显降低了其清除功能,使糖尿病患者更容易产生感染。五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伴高血糖患者体内的特殊产物,其结合过程缓慢,但其形成后的结构稳定,不易破坏,其可在患者体内存在2个月左右。因此该种物质的检测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4]。六是侵入性操作: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有过侵入性操作的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会明显增高。主要是侵入性操作便于病原菌入侵。
 3.2 预防普外糖尿病患者产生感染的护理措施
首先,需加强对普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防范,对可引发感染的因素进行排查,对于高危人群加以重视,加强各种防范措施的实施。其次,重视围术期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5]。 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的原因主要为认知功能差、未按照医嘱服药,饮食方面未进行有效控制。基于此,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在普外围术期内健康教育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文化背景、学习能力针对性给予个性化教育。最 后,严格控制感染源,医院应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与无菌 操作流程,以防细菌感染传播[6]。应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保持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50%-60% ,定时通风,降低感染率的发生。
综上所述,普外糖尿病患者术后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由于患者血糖代谢异常,较于其他患者,术后感染更不易控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提高对该类患者的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控制糖尿病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痊愈。
[1] 崔爱华.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移植术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J].医学信息,2015,28(27):146-147.
谭丽霞 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 . 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10) :1591-1593

[2] 陈丽平,王煜霞,王雷.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 及预防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13,5(18):89-92.

[3]黄梅珍, 李小娴, 黎敏,等. 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 17(11):1401-1403.

[4]韩文静.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临床应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07):959-960.

[5]汪桂莲.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分析[J]. 人人健康,2016(14).

[6]文博久道.外科手术对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