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循环护理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0期   作者:王志栋
[导读] 研究循环护理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循环护理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价值。方法:本次60例研究对象均为接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入院日期为2019.1-2019.8,利用数字分配法为患者实施小组分配,共分两个小组,将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例数:30)、对照组(例数:30),观察组患者采取循环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本次护理效果观察指标为:手术指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临床指标手术结果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率低(P<0.05)。结论:在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实施循环护理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能够作为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理想护理措施。
【关键词】循环护理;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影响价值;并发症
心脏瓣膜病主要诱发原因为退行性病变、粘液变性、风湿热以及先天性畸形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属于其中相对常见的一种,患者感染此疾病后即使消退也会存在心脏瓣膜瘢痕,容易诱发性心脏瓣膜病变,临床上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一般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为提升治疗效果需要结合有效的临床护理。针对本次60例研究对象均为接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研究循环护理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入院日期在2019.1-2019.8之间的接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病例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分配法对抽取患者实施分组,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性患例15,女性患例15,平均年龄(47.2±1.6)岁,对照组:男性患例14,女性患例16,平均年龄(47.4±2.5)岁;两小组人员一般资料数据分析后发现,两组一般资料数据结果接近,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能够作为对比小组进行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将循环护理方法:①检测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静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并观察患者在应用胺碘酮治疗的过程中心率变化情况;②低心排综合征护理:术前对患者的慢性心功能衰竭情况以及肺循环情况进行观察,避免患者出现术后循环炎性反应及肺功脉高压引起再灌注损伤,引发低心排综合征,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实施扩血管药物及正性肌力药物,使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提升,加快患者的心肌恢复,患者如出现低心排综合征需要给予其药物干预;③并发症护理:患者手术后需要检测其心率情况,在患者术后3h、6h、9h、12h为患者抽取动脉血实施检测,避免患者出现低钾血症,在患者术后36h开始利用起搏器对患者的心率进行调整,能够有效充分灌注,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指标(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及并发症(心率过缓、心率过快、低心排量综合征)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分析循环护理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分析,采用()表示手术指标(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使用t进行数据检验,用(n%)进行表示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实施卡方检验,当数据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时,P>0.05,当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有意义时,P<0.05。
2.结果
2.1结果研究数据-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及死亡率对比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心率过缓、心率过快、低心排量综合征)、死亡率相比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率低(P<0.05),比较数据详情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比对情况(n,%)


2.2结果研究数据-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指标(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数据相比对照组,临床指标手术结果具有优势(P<0.05),统计学比较有差异,数据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情况对比(±S)


3.讨论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在临床上又被称为风心病,此疾病诱发原因为患者受风湿性心脏炎影响,导致心脏瓣膜部位出现瘢痕,进而引发心脏瓣膜病变[1-2]。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利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心脏瓣膜的狭窄及反流情况,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改善,促进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在术后容易引发临床并发症,因此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临床护理,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循环护理通过为患者实施血流动力学监测、低心排综合征护理以及心律失常护理,有效预防临床并发症发病率,提升心脏功能,同时通过对于检测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使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得到提升,护理效果明显[3]。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优于对照组,临床指标手术结果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心率过缓、心率过快、低心排量综合征)、死亡率相比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更优(P<0.05)。
综述,实施循环护理手段,能够缩短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青香.循证护理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8):102-104.
[2]马静,宗卫华,周利荣.循证护理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评价[J].黑龙江中医药,2018,47(03):92-93.
[3]周丽琴,林桂花.循环护理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11):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