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路径在骨折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满意度。方法以脊柱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分为参照组31例与研究组31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疾病认知水平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有效提升疾病认知水平,得到患者的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脊柱骨折;疾病认知水平;
前言
脊柱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该类患者由于缺乏疾病有关知识,极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且不了解注意事项,对预后效果产生影响[1]。因此,应当重视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本文将以62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健康教育路径在骨折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脊柱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分为参照组31例与研究组31例。参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8例与13例,年龄为42-79岁,平均年龄为(62.61±6.78)岁。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7例与14例,年龄为41-78岁,平均年龄为(62.98±6.82)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口头讲述疾病有关知识,指导患者的饮食,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清淡饮食为主,讲述日常注意事项,结合恢复情况开展康复训练。
给予研究组健康教育路径:当患者在发病入院以后,由医护人员发放医院制定的健康知识手册,内容包括骨折的治疗方案、护理方案、注意事项等,掌握疾病预防、治疗、护理等知识,以及注意事项。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患者观看,通过生动、通俗易懂视频,提高疾病认知。采用一对一方式讲述疾病知识,由医护人员与患者面对面交流,询问病情,通过沟通指出患者的认知误区,解释知识要点,说明具体措施与自我护理知识。在此过程中,患者能够充分掌握疾病有关知识。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并组织患者听课,系统、全面的讲述疾病知识,包括发病原因、检查方法、治疗方法、护理方法等,强调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使用疾病知识量表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越好;随后,使用护理满意度量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估,该量表共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越满意,其中90-100分表示十分满意,70-90分表示部分满意,0-70分表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表示),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png)
3 讨论
由于脊柱骨折发病突然,患者并未做好心理准备,且不适应疾病以后的生活状态,因此极易出现恐惧、抑郁、焦虑等情绪,不愿意配合治疗,对疾病的治疗十分不利[2]。另外,由于脊柱骨折患者因缺乏疾病知识,不了解日常饮食、运动等有关知识,对疾病的恢复十分不利[3]。对于脊柱骨折患者而言,仅仅采用口头教育,患者无法明确掌握疾病知识,充满疑虑与担忧,内心需求不能被满足,因此无法有效消除不良情绪,对疾病治疗十分不利[4]。因此,应当重视脊柱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自患者入院便开展健康教育路径,采取健康知识手册、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开展,内容包括饮食、用药、运动等,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并熟练掌握治疗过程中的饮食禁忌、注意事项等,改善治疗效果。另外,患者在充分掌握疾病有关知识以后,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可有效消除,并积极面对疾病,遵医嘱用药,确保药效达到最佳效果[5]。本次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护理后疾病认知水平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
综上所述: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有效提升疾病认知水平,得到患者的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陈玲.健康教育在脊柱骨折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健康必读,2020,(9):108,107.
[2]陈小华.系统化健康教育在脊柱骨折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21.
[3]唐亮情,梁秋金,温志玲.脊柱骨折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及价值评定[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9(3):287.
[4]熊世萍.脊柱骨折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及价值评定[J].健康之友,2020,(3):165.
[5]白春霞.系统化健康教育在脊柱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饮食保健,2019,6(5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