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3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分别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性、抑郁焦虑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65%)高于对照组(82.6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27.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73.91%)明显好于对照组(57.97%),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效果
引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此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非常高,中老年人患病率更高,并跟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通常男性患病率较高于女性。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都造成的严重影响,也是导致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冠心病,但是此疾病为慢性疾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进行病情控制,而患者往往由于其漫长的病程和对疾病知识的缺乏,最终对治疗失去信心,治疗依从性不佳,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为进一步确保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不良的心理情绪,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3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冠脉造影、X光片、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②NYHA(NewYorkHeartAssociation)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患者;③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病史患者;②有严重听觉和视觉障碍患者;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④中途退出和拒绝参与课题研究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观察组患者男35例,女34例;年龄38~74(49.65±12.36)岁;其中心功能Ⅱ级患者37例,心功能Ⅲ级患者32例。对照组患者男36例,女33例,年龄39~75(50.29±11.48)岁;其中心功能Ⅱ级患者38例,心功能Ⅲ级患者3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接受冠心病相关知识介绍、常规医嘱等常规护理干预。
1.2.2观察组
1.2.2.1健康宣教
发放冠心病知识宣传手册,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遵医嘱用药和监测血压的重要性。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家庭支持,缓解患者精神压力,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2.2.2用药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各种治疗药物的应用效果、作用机制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对改善临床症状和抑制病情发展的重要作用,让患者了解自行更改药量和服用时间的不良后果,进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2.2.3心理护理
保持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注意态度和语气,让患者在感受尊重和关爱的同时解决问题,多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增强其治疗和康复的信心。
1.2.2.4舒适护理
依照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和职业等安排床位,调整病房的通风、光线、温度和湿度等,避免在护理过程中发出过大声响,营造安静、宜人、舒适的病房环境。
1.2.2.5饮食干预
指导患者坚持高纤维、低糖、低热量、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以植物蛋白为主,戒烟戒酒,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1.2.2.6运动护理
为患者制订有针对性的运动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加大运动强度,指导患者之间互相监督,提高运动的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1.3.1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临床治疗效果分为3级标准,显效指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静息心电图恢复至正常或者基本正常;有效指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静息心电图有所改善但未恢复至正常;无效指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以及静息心电图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
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问卷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满意度和依从性越高。
1.3.3生活质量评价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评价,包括体力活动、情绪控制、临床症状以及社会限制方面的评估,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冠心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但是因此疾病极易复发,而且病程漫长,因此在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不仅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还需结合专业系统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最终提高其治疗效果。大量研究报道表明,通过护理干预可有效纠正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行为习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研究结果同样显示,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SAS、SDS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都以患者为核心,充分结合患者心理与生理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让其养成了健康的饮食和行为习惯,最终提高了治疗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促进其术后快速康复,改善焦虑情绪,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秀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2):131-132.
[2]杨会荣.临床护理路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5):110-111.
[3]童芳.延续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0):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