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肺康复护理路径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心肺功能的实际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7-2019年在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选择了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的是肺康复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无论是FVC、FEVl、PEF还是生活质量都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肺康复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肺功能,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价值,非常值得在临床进行应用。
【关键词】肺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肺功能;生活质量
虽然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来很大提升,但出现各种疾病的现象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导致。目前,在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肺部炎症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的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和持续性不可逆气流受限。患者会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逐渐引发精神抑郁、骨质疏松、外周肌肉萎缩和食欲缺乏等多系统并发症。近些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现上升的趋势,在2020年已经到了世界疾病经济负担前五的位置。但目前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现阶段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2019年在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选择了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是2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89±7.04)岁。对照组组男性患者是2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4.22±6.15)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了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1.2 方法
1.2.1对照组:该组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手段,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密切监测,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对其病情多加观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呼吸功能锻炼,并做好患者戒烟工作。
1.2.2观察组:本组采用的是肺康复护理路径,下面是详细的护理内容:
1.2.2.1制定护理路径:科室成立护理路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成立小组后,基于康复医学理念、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和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完善的临床护理路径。(1)健康教育:让患者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开展运动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并对锻炼的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效果详细讲解,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使患者就尽快恢复呼吸功能。(2)呼吸功能锻炼:通过亲身指导和视频演示的方式,让患者掌握呼吸动作要领。比如,腹式呼吸的频率要保持在7-8次,每次10-15分钟,每天锻炼2次。(3)运动锻炼:对患者的床上运动进行指导,比如屈伸膝关节、主动活动腕关节、左右侧交替转身等方式。
1.2.2.2康复护理方法:(1)呼吸操锻炼:在开展呼吸操锻炼的时候首先要取站立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呼吸4-8次;一手平伸旋转上升,一手搭同肩,左右交替4-8次;双手放于肋缘呼吸,压胸时呼气4-8次;双腿交替外展4-8次,展吸复呼;(2)运动锻炼:对患者行走进行训练指导,在运动前要做好适当的拉伸运动和热身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在15-30分钟,每天2次。(3)四肢锻炼:在进行上肢锻炼的时候,可以通过哑铃锻炼三角肌、背阔肌、胸大肌等,每次时间10-15分钟,每天2次。在进行下肢锻炼的时候,可以采用功率症状限制性自递增功率的功率车。
1.2.2.3其他康复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开展综合评估,并发放出院健康教育单,对COPD预后及肺康复锻炼的方法和重要性就进行详细的讲解。做好患者联系方式的记录,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尽可能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主要包含了观察参照组与调查组患者的肺功能,肺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PEF。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生理功能。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满足相关诊断标准;自愿参与研究;可以配合运动、呼吸锻炼的患者。
排除标准:患者有视听觉功能障碍;严重的心理或精神疾病;有严重的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肺功能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FVC、FEV1、PEF指标发现,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所示。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
3 讨论
在当前临床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临床表现症状主要是咳痰、咳嗽等,而且容易出现病情反复发作的情况,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引发患者肺部功能衰竭。因此,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呼吸训练指导,让患者的呼吸气流得到有效改善,能够对外界压力产生一定的抵抗能力,防止出现气道堵塞的情况。并且,可以将患者的肺泡气体排出体外。应用肺康复护理路径,能够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在应用肺康复护理路径后,FVC、FEV1、PEF要明显优于应用常规护理手段的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明显要更高,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
总而言之,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实施肺康复护理路径,能够对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进行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尽快促进患者康复出院,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亚红.2020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全球策略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12).
[2]徐诚,李少滨,方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的临床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9(20).
[3]任斌,刘达瑾,孔永梅,等.心脏运动康复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9(09).
[4]敬梅,谢柏梅,徐佳丽,等.不同评分系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