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与护理措施。方法:2019.1-2019.12,本院产科收治产妇180例,按照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两组,2019.1-2019.6收治的90例产妇为对照组,该阶段实施产科常规护理,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2019.7-2019.12收治的90例产妇为观察组,该阶段针对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在两组护理结束后,获取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90例的护患矛盾率、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确产科护理存在的各个风险因素,针对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产科护理安全性,减少产科护理不良隐患,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
随着国家、人们对母婴健康关注度的持续升高,医院产科护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现代化背景下,医院产科护理以全面为患者服务,加速产妇产后康复速度,提高产妇住院期间的安全性,改善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为目的。但是,很多医院的护理现状往往难以达到这一目标,无法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1]。基于此,有研究学者针对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在研究分析后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并确定护理对策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针对以上观点,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1-2019.12,本院产科收治产妇180例,按照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两组。2019.1-2019.6收治的90例产妇为对照组,年龄21-38岁,均值(29.74±2.89)岁;孕周36-43周,均值(39.56±0.57)周。2019.7-2019.12收治的90例产妇为观察组,,年龄21-37岁,均值(29.48±2.90)岁;孕周36-42周,均值(39.41±0.52)周。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但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初产妇;单胎头位;自愿参与研究。排出标准:妊娠合并症;多胞胎;凝血功能异常;早产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观察组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①强化风险培训:组织产科护士参与风险防范培训,强化其风险防范意识。在培训过程中,组织护士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指导护理准确规避护理风险,在日常工作中主动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护士还需养成规范书写护理记录的习惯,保证护理文书的有效性与合法性。②综合素养培训:产科应结合产科护士的实际情况,定时组织产科护士参与素养培训,强化护士的职业素养,增强业务能力,强化其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考核通过后才可让护士重回岗位。③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医院应明确护理管理制度完善对医院发展、医疗服务质量的积极影响。管理者需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国家法律法规、卫生部颁布的指南等,合理完善产科的护理管理制度,并结合产科人流量,合理设置相应的产科护理人员,并在产科实现弹性排班,保证每一位护士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能够做到劳逸结合,保证日常工作效率与质量。④健全应急事件管理:产科患者的身体免疫力较差,整体机能不佳,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应急事件。针对这一情况,产科应健全应急事件的管理制度,在发生应急事件后,遵循制度进行相关操作,并及时对患者实施抢救,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⑤病房管理:分娩属于特殊阶段,孕产妇此时非常敏感,为提高孕产妇对医院的信任度,医院应做好产科病房管理,病房尽可能使用温馨、干净的颜色,应针对孕产妇行动不便设立相应的护栏,提高对孕产妇的保护。尽可能清除病房中的障碍物与尖锐物品,在易滑地带放置防滑垫,从细节着手,让孕产妇感受到医院的重视。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护患矛盾率、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及护理满意度(采用产科自制调查问卷获取,分值在6分及以上则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观察组90例的护患矛盾率、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一。
表1 两组护患矛盾率、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及护理满意度(n/%)
3·讨论
产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集中在两点,(1)护理人员:很多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够强,但法律知识比较淡薄,这是导致护理风险的关键原因之一。法律知识淡薄的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主要有以下表现,护理文书撰写不规范导致文书失效不合法;护理过程中不主动为患者服务,对患者不够尊重;护理人员工作繁忙,为了能够提供更多护理服务,将很多重要细节省略,比如不写护理记录,导致护理记录不合法。一旦发生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只会处于弱势,占不到理[2]。(2)孕产妇:妊娠-分娩这一过程中存在多种不可预测因素,若疾病因素、生理因素、人为因素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母婴发生意外。再者,初产妇初次体会妊娠、分娩这一过程,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应激现象比较严重,难以管理好情绪,容易形成护理风险[3]。
由上可知,明确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孟润田.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与护理措施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163-164.
[2]陈静.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1):132-133.
[3]孙丹.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表结合预防性护理措施在产科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