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0期   作者:姚林苏
[导读] 探究剖宫产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18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调查并统计所有产妇的基本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针对可疑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年龄、合并基础疾病、BMI指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是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临床中,年龄、合并基础疾病、BMI指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侵入性操作是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应根据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剖宫产后感染的发生,提高临床手术治疗效果。
【关键词】剖宫产后感染;危险因素;护理体会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剖宫产已经成为产科手术室中常见的创伤性手术,剖宫产在产科中已被广泛应用[1]。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妇对剖宫产手术切口的美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剖宫产手术治疗后的皮肤切口的愈合度和美观度显得尤其重要[2]。剖宫产手术后切口的感染是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因此,要严格控制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必须要对剖宫产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进行有效分析,有助于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从而促进患者剖宫产手术的顺利进行。本次研究经过对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体会进行探讨,现将分析内容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8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0.12±6.34)岁,其中初产妇96例,经产妇84例。患者各项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均知情并且同意此次研究,同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准许。
1.2方法
收集180例剖宫产患者的基本资料,对可疑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合并基础性疾病、BMI指数和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侵入性操作等进行记录。针对可疑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剖宫产感染相关因素,并对具有统计学差异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剖宫产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认为,患者的年龄、合并症、BMI指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剖宫产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见表 1。
表1  剖宫产感染的单因素分析(例,%)

       
2.2剖宫产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BMI指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是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其关联强度依次为3.692、2.105、2.827、1.974、3.443、1.841,具体见表2。
表2  剖宫产感染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明确了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BMI、年龄以及术中出血量是造成剖宫产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妇年龄>30的感染率明显高于产妇年龄≤30的感染率,这主要是因为30岁以上的产妇属于高龄产妇,超过了生育的最佳年龄,身体素质以及术后身体恢复能力都不及年龄小于30的产妇。BMI指数>25的产妇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BMI 指数≤25的产妇术后感染率,这是因为肥胖产妇脂肪较多,体脂率高,手术过程中太多的腹部脂肪会影响手术操作的精准性和手术切口的缝合,同时过多的脂肪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养分,因而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合并基础疾病的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未合并基础疾病的产妇术后感染率,是因为基础疾病会导致产妇机体免疫力下降,对细菌的防御能力降低。手术时间越长,产妇术后感染风险越高,这是因为长时间对局部组织损伤导致机体防御能力降低。
在确定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后,在护理过程中,着重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积极控制产妇体重。护理人员要帮产妇制定详细的饮食计划,少食多餐,多吃低糖低脂食物,定期进行产科检查,严格控制体重,鼓励产妇多参加有益活动,提高自身免疫力[3]。(2)产前进行严格检查。对产妇定期进行严格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何种原发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妊高症等,提前做好诊治准备。(3)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前护理人员做好充分准备,净化手术室空气,准备手术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器械与药物,提高手术操作的效率。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要保证做到无菌操作,避免感染。(4)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用药的引导,依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药物选择,尤其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要做好药物的药敏试验,提高药物的使用合理性[4]。(5)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对产妇详细讲解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优缺点,让患者提前做好思想准备。鼓励产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自然分娩,对于进行剖宫产的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准备,减少手术后不良心理因素造成的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年龄、合并基础疾病、BMI指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侵入性操作是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应根据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剖宫产后感染的发生,提高临床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紫芹. 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9, 029(009):1105-1107.
[2]李欣, 焦艳, 王蒙.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危险因素和耐药性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5(09):75-77.
[3]Hamm R F ,  Downes K L ,  Srinivas S K , et al. Using the Probability of Cesarean from a Validated Cesarean Prediction Calculator to Predict Labor Length and Morbidity[J]. American Journal of Perinatology, 2019, 36(06):561-566.
[4]郑冬仙, 姜明霞, 方捐,等. 疤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8, 035(009):663-6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