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针对呼吸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特征进行总结,并分析预防风险的有效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呼吸内科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比较能够发现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仅如此,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病房消毒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评分也要高于对照组,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临床护理过程中隐患重重,为了确保患者疾病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患者的疾病特征和护理需求,将风险管理有效落实,做好风险防范对于疾病的治疗意义重大。
【关键词】呼吸内科;风险管理;预防对策
近些年来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概率明显上升,我国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人数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呼吸内科疾病治疗的效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关键,诊疗过程中难免出现护理风险,尤其是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造成护理风险的因素非常复杂,这不免对护理服务的展开形成了一定的难度,基于此,本文针对呼吸内科护理的风险特征以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研究,现将报道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7~6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8~73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在医学伦理会同意的前提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4周岁以上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
1.2.2排除标准
缺乏正常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
1.3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中包括病情监测、病房卫生管理以及用药管理等。
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如下。
第一,对呼吸内科护理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呼吸内科的疾病特征,从护理人员角度来看,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在书写上缺少规范性,而且使用医疗器械过于随意,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护理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另外在病房管理过程中,关于病房的清洁与消毒工作没有完全落实,可见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责任意识以及职业素养都有待提升
第二,采取针对性的风险预防措施。首先患者的生活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将病房的卫生管理重视起来,管控好病房内的温度与湿度,做好病房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床单病号服要定期更换和清洗,如患者有需要,都需要结合患者病情,帮助患者完成口腔清洁,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护理人员时刻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其次对于患者的饮食管理,复杂的呼吸内科疾病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清淡饮食,可制定针对的饮食计划,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调理,所有患者一律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再次,对患者的用药管理,护理人员必须对药物的使用方法和药性有充分的了解,对于使用药量和频率要严格控制,同时带患者服药后,护理人员还需要对其药物反应情况给予充分关注,避免使用药物不当损害了患者的身体机能;最后心理干预和运动护理。护理人员要重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排解患病过程中存在的负面情绪,疏导患者的心态,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同时还可以结合患者的康复情况,鼓励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在运动过程中增强体质,促进身体迅速恢复。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概率进行统计,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病房消毒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2.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观察组发生概率为4%,对照组发生概率为2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比较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病房消毒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将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病房消毒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的三项结果都要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病房消毒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3.讨论
临床上护理风险管理的确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结合疾病的发病特征以及护理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医院的众多科室中,呼吸内科是必不可少之一,但由于呼吸内科病症的复杂性以及病程进展的迅速性,该科室的护理风险以及护理工作的开展难度显著增加,这足以见得护理风险管理对病情的重要性。通过护理风险管理,不但能够使护理管理制度更科学、更完善,同时,专业人员得到了有效的培训,大大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在本研究中,由于观察组患者接受了护理风险管理,所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概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仅如此,观察组的护理治疗、病房消毒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也要更好,差距同样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临床上风险管理物理手段的使用,确实可以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促进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
总而言之,为了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在护理工作中进行风险管理,将可能存在的风险拒之门外,对于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言是一重重要保障,因此掌握风险特征,做好预防工作,加强风险监督管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丽芬.探讨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价值[J].心理月刊,2020,15(14):144.
[2]周华.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2):1728-1729.
[3]高磊.探究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和防范[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7):124-125.
[4]梁艳.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08):88-89+92.
[5]舒梅.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3):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