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家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0期   作者:周媛
[导读] 探究社区居家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居家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 以100例社区居家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本项研究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就患者不同时间段尿路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结果:100例患者中,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2%,就原因调查可知,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膀胱冲洗为主要感染原因,占比分别为52.38%、28.57%。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查社区居家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并依据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区;居家;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管是帮助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要掌握相应的护理操作技巧,可降低患者的尿路感染情况。部分留置导尿管患者出院,以社区-居家留置护理为主,大大增加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1]。因此需要重视居家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工作,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鉴于此,本项研究探究社区居家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具体原因,并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加强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效果[2]。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100例社区居家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本项研究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临床资料经过统计显示:男性6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为(62.96±2.31)岁。资料统计分析无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采用调研方法,对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落实。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判定护理措施价值。
1.3观察指标
就患者不同时间段尿路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
1.4统计学分析
归纳本项研究的实验数据,且将实验数据经由统计软件处理,即利用SPSS26.0软件处理,经由X2检验,P<0.05表示实验结果有意义。
2结果
2.1患者尿路感染发生原因调查结果
100例患者中,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2%,就原因调查可知,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膀胱冲洗为主要感染原因,占比分别为52.38%、28.57%。统计结果详见表1。
表1 患者尿路感染发生原因调查结果


2.2患者不同时间段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患者不同时间段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


3讨论
3.1导致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在本项研究所选取的100例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为42例,发生率为42.00%,就原因调查可知,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膀胱冲洗为主要感染原因,占比分别为52.38%、28.57%,患者数分别为22例、12例。由无菌操作不当导致尿路感染的患者有6例,占比为14.29%;由无菌操作导致尿路感染的患者有2例,占比为4.76%。
(1)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
随着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尿管对黏膜产生巨大的刺激,使得黏膜对细菌的抵抗力持续下降。滞留在导尿管中的细菌会上行进入泌尿系统,促使泌尿系统出现感染并发症[3]。导尿管为细菌和真菌繁衍增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是各类细菌与真菌的培养基。因此黏膜长期受到导管的磨损,抵抗力丧失,无法抵御细菌,诱发尿路感染。
(2)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需要照顾者掌握较强的操作技巧,但是由于照顾者并未接受系统的学习与培训,无法正确实施膀胱冲洗操作,增加患者患有尿路感染地风险[4]。例如冲洗速度过快、冲洗频率等,都可诱发尿路感染并发症。
(3)无菌操作不当
导尿管留置是侵入性操作,可将会阴部细菌带入尿道口,进而诱发尿路感染疾病。导尿管的侵入会对尿道产生刺激,细菌上行出现感染。若是在患者更换导尿管过程中,居家照顾者无法为患者提供无菌操作环境,或者照顾者的护理措施不当,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症状。
(4)导尿管过粗
在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需对导尿管的型号予以选择,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情况。若是导尿管过粗,加快对黏膜的损害,大大增加了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而使得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时间较快[5]。
3.2针对性措施
(1)加快更换导尿管的频率
为了有效避免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应叮嘱照顾者每2周更换1次导尿管,集尿袋2次/周。值得注意的是,导尿管的更换频率不是越快越好,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调整导尿管的时间,照顾者掌握正确的更换频率,能够大大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并发症的发生[6]。
(2)膀胱冲洗操作技巧
照料者应尽量减少膀胱冲洗操作,降低对患者膀胱黏膜的损伤。照顾者观察出血情况,若是患者出血,可为患者采用膀胱冲洗。加强对照料者的培训,促使照料者掌握正确的膀胱冲洗技巧。建议患者多饮水,促进患者排尿,进而实现生理性膀胱冲洗,降低患者膀胱黏膜的损伤,减少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
(3)培育无菌操作意识
应加强照顾者无菌操作意识的有效培养,在为患者更换导尿管时,营造无菌环境,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同时加强照顾者操作技巧的培训,促使照料者掌握导尿管正确更换方法,提升患者护理效果。
(4)科学合理选择导尿管型号
应为患者选取型号合适的导尿管,降低尿路感染情况的发生率。照料者应按照前一次尿管型号选取更换尿管的型号,避免导管过粗造成尿路感染情况。导管型号的选择合理可增强患者的舒适度。
为患者落实针对性护理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措施的落实,发生尿路感染并发症的患者数量下降。在了解尿路感染致病原因后,实施针对护理,在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保障了居家留置导尿管患者的生活。
综上所述,调查社区居家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并依据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施旦,张艳霞.精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08):1050-1052.
[2]刘艳.综合护理干预预防或降低泌尿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干预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23):124.
[3]赵珏人.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长期留置导尿管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18):2934-2936.
[4]王文丽,朱政,彭德珍,赵丽萍,王卫星,陈学樊,赵兴娥,曾媛媛,谭晓菊.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6):1473-1477.
[5]胡萍.综合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0):36.
[6]孙玲玲,孙婷婷.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9):243+2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