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0期   作者:赵艳娇
[导读] 探究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究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临床病历资料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肿瘤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分组,分别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病例数一致均为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各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比,研究组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在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围手术期护理;临床应用
临床中一般针对早期结直肠肿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利于患者预后。为了分析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临床病历资料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肿瘤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分组,分别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病例数一致均为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常规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范围:37~76岁,平均(50.52±2.62)岁。研究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范围:36~77岁,平均(50.74±2.76)岁。上述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比性较强(P>0.05)。
1.2方法
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包含术前禁食禁饮,术中做好保暖工作,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用药指导,遵医嘱拔出气管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
(1)整体性术前护理干预:手术前指导患者禁饮食,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不灌肠或术前晚上灌肠处理,术前给予患者术前口服甲硝唑,减少术后感染现象。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合患者文化程度、年龄、性格及性别等对患者实施疾病的健康宣教,采用PPT教学、讲座及一对一问答等多元化的方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手术及护理的认知,强化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针对心理状态不佳的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干预。
(2)整体性的术后并发症护理:密切关注患者术后实际情况,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监测及预估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程度,指导患者术后逐渐从营养剂过渡到流食、从流食过渡到半流食,从半流食过渡到软食,从软食过渡到正常易消化食物,在手术结束后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成功,并给予患者鼓励、支持,缓解患者术后担心手术效果产生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术后切口进行预防感染的观察与护理,最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
(3)整体性术后康复护理:手术结束后应经常性的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移动,并及时更换患者污染的衣服及床单等,减少压疮的发生,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积极开展床上肢体的被动运动及下床的主动运动,注意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术后监测及观察切口情况,观察是否存在渗血、感染的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证引流管的通畅。
(4)指导患者早期活动,积极锻炼,前期简单的抬腿、翻身、屈膝训练,中期室外散步,并给予患者全身按摩。促进身体恢复。
1.3评判指标
统计、对比并发症与手术相关指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围术期相关指标评价
研究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各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
2.2并发症发生率评价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比,研究组比常规组低,P<0.05。
3讨论
护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手术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身体所受的伤害,目的就是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和应激伤害。首先在患者进行术前要去看望,提前去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得到关心以及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充分的了解,缓解患者不安以及低落的情绪;另外与家属一起鼓励患者,增强患者面对手术治疗的自信心,有效促进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患者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术后的疼痛,疼痛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导致患者没有很强的食欲,从而因为身体营养的跟不上影响术后身体的恢复。
研究组患者术后进行疼痛护理,降低了患者因为疼痛引起的术后应激反应,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了缓解,情绪也没有那么低落,促进了患者身体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也大大降低。手术患者刚开始因为不能下地,只能躺在床上,所以胃肠道功能下降,胃肠道蠕动缓慢;再就是手术过程中胃肠道长时间暴露在外面,使得胃肠功能有所下降,大量气体堆积在肠腔内,由此患者出现了排气不顺畅,腹胀,上吐下泻等反应。术后要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和床上翻身活动,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尽快恢复以及加快肠胃的蠕动。
研究发现,鼓励患者适当的进行下床活动,可以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以及加快肠胃的蠕动,还有利于改善患者排气不顺畅的症状。另外,还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了饮食护理,术前禁止吃东西。在术前给予患者适量的葡萄糖水,防止术中低血糖的发生。有研究表明术前给予患者葡萄糖水还能降低术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术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恢复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不仅要保证身体跟上营养,还要防止因为饮食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肠癌很多患者在出现胃肠道功能障碍后,因为过度担心病情的恶化和心理压力过大,情绪低落等,导致患者在后续治疗时有很大的应激反应。
干预护理更具明显的优势,说明常规的护理模式已经在向干预护理模式方向发展,明确了各护理人员的职责,提高了各护理人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能力,完善了常规护理中所没有的环节,重视患者术后的合理饮食以及康复护理,对加速恢复患者的身体机能、缓解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起了很大的作用。
整体护理干预是指术前给予及时的心理护理,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后重视患者体位及并发症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减轻疼痛,提升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护理治疗工作。同时指导患者早期活动锻炼,有效预防腹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各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比,研究组比常规组低,P<0.05。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实施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建议临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周琼.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护理效果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7(14):53-54.
[2]白燕.个案管理模式在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4):265-269.
[3]李艳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9,26(S1):187-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