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护理标识应用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0期   作者:徐凡
[导读] 探析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析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方法:我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从2018年1月开始应用护理标识,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手术患者作为应用后的研究对象;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到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手术患者作为应用前的研究对象,对比应用前、应用后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率。结果:与应用护理标识前对比,护理标识应用后的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等概率明显较低(P<0.05);与应用护理标识前对比,护理标识应用后患者对服务态度、专业技术、医疗环境等满意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应用护理标识进行干预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还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有着极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标识;应用效果
护理风险在手术室中较常发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各项操作流程给予规范,能使护理风险的出现得到有效避免。通过应用护理标识能够使护理风险的出现得到有效避免,为高效、有序、正常的开展护理工作提供保障。护理标识是指通过特殊的图案或者文字强调、警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有序、规范的执行各项工作起到指示性的作用[1]。本文对我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8年1月开始,我院手术室开始应用护理标识,分别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到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应用前、应用后的研究对象,应用前、应用后各90例;所有患者与手术指征互相符合,且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将中途退出、语言障碍、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等患者排除出本组研究之外。应用前、应用后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手术室仅根据常规护理管理的要求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从2018年1月开始,我院手术室开始应用护理标识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如下:
(1)身份标识:通过佩戴腕带的方式达到识别患者身份的目的,病房护士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在患者手腕处固定核对过的腕带,完善和手术室护士的交接工作。手术室护士在手术麻醉之前根据腕带对患者的疾病、手术类型、入院日期、性别、年龄、姓名等一般资料进行核对,确保没有出现错误之后可开始手术治疗。
(2)手术位置标识:在在清醒的情况在在术前1d访视工作中通过手术标记笔画在手术切口的位置,在开始麻醉之后需要对患者手术位置、信息等进行准确核对,确保无误之后方能开展手术治疗。
(3)器械标识:由于手术器械对于存放区域有着不同的需求,若器械为火源、氧化物、可燃物等类型,需要将防火警示牌设置在存放区域,确保手术室护士在取放器械时能够严格遵守取放的要求;将防水警示牌设立在放置电器设备、易潮物品的位置,确保手术室护士在拿取该位置的物品时能防止水溅的情况。以规范化的方式方式开展手术室要通电的设备,需要预留足够的电源线。
(4)药物标识:药物标识主要包括手术用药表示、药物过敏标识等两种类型。手术药物标识主要是通过彩签标识颜色、性状相同的药物,对药物规格、药物名称等信息给予仔细标明,防止手术中出现用药错误的情况;药物过敏标识主要是通过统一正方形标识牌将患者药物过敏检测结果详细的天禧,将过敏药物的名称详细的标识,有助于手术室护理的辨认,防止出现用药差错。
(5)环境标识:应该严格根据无菌操作的流程完成手术室环境标识工作,严格要求手术室环境,采取在室内粘贴标语的方式区分污染区以及无菌区域,有助于护士对手术室环境给予更加全面的维护。
(6)管道标识:通过彩色粘贴式导管标签纸完成尿管、胸腔导管、术中安置引流管、术前建立静脉通道等标识工作,静脉导管以蓝色表示,动脉导管以红色表示,中心静脉导管以紫色表示,引流管以绿色表示,尿管以黄色表示,有助于护士对不同导管用途进行观察,且加强术中维护工作,促使护理差错的出现明显降低。
1.3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应用前、应用后手术室护理差错、护理纠纷等发生率;同时通过《手术室护理满意率调查表》对应用前、应用后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专业技术、医疗环境等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应用前后各项数据的分析统计工作,采取率(%)表示计数数据,以卡方检验,如P<0.05,则表示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应用前后护理质量
    护理标识应用前手术室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发生例数分别为8例、9例,应用后手术室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发生例数分别为1例、2例;应用后手术室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应用前(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应用前后护理质量[n(%)]


2.2对比应用前后护理满意率
    应用后本组手术患者对服务态度、专业技术、医疗环境等护理满意率人数明显多于应用前(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应用前后护理满意率[n(%)]


3 讨论
因为手术室具有患者疾病复杂、工作量大、流动频繁等基本特征,若需要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的全部信息难度较大[2]。所以,手术室不仅需要重视常规查对工作,还需要采取制作患者标识的方式有效的核实手术位置、患者身份等信息,促使护理差错的概率明显降低。特别是患者处于自主能力差、昏迷、意识不清晰的情况下,通过护理标识能够开展有效的抢救干预,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器械标识能够让手术室护士准确、清晰的辨认器械的复杂性,避免出现器械使用错误的情况;药物标识能够为手术室护士快速、准确、及时的用药提供帮助,在患者疾病较为复杂、药物种类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可防止手术室护士出现用药不规范的情况,促使护理差错有所降低;通过环境标识可确保进修人员、实习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在进入到手术室期间可对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等进行辨认,促使其警觉能力有所提升,从而有效的约束其行为,防止出现由于人员因素引起手术室环境污染的情况[3]。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通过应用护理标识后,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率等与应用前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获得提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率等效果,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敏.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1):61-62.
[2]张冬梅.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6):3-5.
[3]彭秀清.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7,47(05):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