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新生儿病房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体会。方法:将我院160例新生儿根据病房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分别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80例,将两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给予护理管理后,实验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率明显要低于参照组的医院感染率,且P<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将护理管理措施在新生儿病房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医院病房感染发生率,起到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病房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学科的快速发展,危重儿、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救治水平的大幅提升,侵入性操作大大增加,侵入性操作、低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长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加之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特别是早产儿、低体质量儿,抵御外来微生物侵袭的能力较低,易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将新生儿病房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将我院接收的所有新生儿中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时间内160例新生儿当作本次研究对象,并且新生儿家属都同意开展本次研究。160例新生儿中,将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前的新生儿纳入参照组,将实施护理管理后新生儿纳入实验组,每组各80例,参照组中男性51例,女性29例,胎龄范围分布在27~44周以内,平均胎龄(38.64±1.35)周,新生儿体重在735~4565g之间,平均体重(2347.6±204.8)g;实验组男54例,女26例,胎龄范围分布在28~43周以内,平均胎龄(38.72±1.38)周,新生儿体重在738~4560g之间,平均体重(2348.9±203.5)g。通过对比计算两组新生儿资料后P>0.05,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所选160例新生儿均实施护理管理,内容如下:
1)制度规章建立健全:制定并完善各项护理制度规章,包括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新生儿配奶室制度与感染防控操作规程以及呼吸机操作流程等,定期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予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2)新生儿病房环境管理:a.沐浴间管理:提高对新生儿沐浴间感染的防控管理,对感染传播源头予以阻断,明确物品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b.配奶间管理: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每日需对配奶间进行清洁消毒,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大扫除,用含氯消毒液500mg/L对相关物品进行擦拭,再用清水擦拭。配奶前,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戴口罩,所有操作均需严格遵照无菌操作流程执行,可应用一次性奶瓶,降低感染率。
3)消毒隔离制度:
a.自然通风:应根据季节、室外风力和气温,适时进行通风。
b.空气消毒:自然通风不良时须每日空气消毒机对新生儿病房空气进行消毒,2次/d,每次消毒的时间不低于1小时,同时需对空调出风口进行清洁维护;明确限制探视制度,减少人员流动,保持最佳空气质量。
c.隔离室设立:分开放置感染与未感染患儿、轻度与重度感染患儿以及足月儿与早产儿,将非感染新生儿与早产儿保护隔离措施落实到位;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原因不明感染等患儿时,即刻予以单间隔离,同时强化空气、物表等消毒干预。
d.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可能减少对新生儿开展侵入性操作,若必须执行,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对于气管插管的患儿可采取密闭式吸痰措施,动作轻柔,避免对患儿皮肤黏膜造成损伤;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和PICC时彻底消毒皮肤待干,敷贴松动或者潮湿时立即进行更换。
e.加强护理管理:加强对新生儿皮肤护理特别是颈下、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加强臀部、脐带及口腔等部位的护理;做好新生儿保暖措施;保持脐部干燥清洁;排便后及时清洗,保持臀部干燥;鼓励母乳喂养,增强新生儿抗病能力。
f.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遵照“七步洗手法”流动水洗手或速干手消毒液洗手;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护理和操作时严格按照手卫生要求洗手;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但手卫生的效果有赖于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操作,每月抽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增强护理人员提高手卫生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意识。
4)增强考核制度:组成护理管理小组,每日对新生儿护理的情况详细记录,同时对新生儿科室的护理人员展开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同绩效挂钩,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2结果
两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情况比较 对比表1数据后,显然实验组感染总发生率要比参照组低,且P<0.05,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护理管理满意度比较 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管理满意度明显更高,且P<0.05,存在显著差异。
3讨论
新生儿病房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工作成为了新生儿护理的首要任务。新生儿病房属于无陪封闭式管理,护理工作不仅包含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还包含生活护理,护理工作极其繁重。因此,新生儿病房的预防及控制感染工作任务艰巨,有效的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新生儿发生感染的因素:
①新生儿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情况更甚,因此,新生儿病房本身为易感群体。
②侵入性操作与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大量侵入性操作容易损伤皮肤黏膜,导致微生物侵入新生儿机体,继而发生感染。
③滥用抗生素治疗,不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反而可能抑制患儿体内的正常菌群,引发感染。
④医务人员的不规范护理操作也是新生儿感染重要影响因素。患儿的护理完全由医护人员进行,医护人员消毒隔离操作影响新生儿的安全。
⑤新生儿病房的建筑布局、人员流动也是引发医院感染的原因之一。由于新生儿病房没有布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空气流通性较差,病房床位的间隔小,使易感人群高度密集;人员流动带动附着在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流动,造成空气污染,导致新生儿发生呼吸道感染。针对以上感染因素,我院进行了有效的护理管理工作用于预防及控制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建立和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重视病房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等多重措施。通过实践证明,有效的护理管理工作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病房感染率。
综上,护理管理措施在新生儿病房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明显降低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静,姚明.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020):337.
[2]宗志萍.集束化护理在老年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09(023):144-146.
[3]李小荣.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病房院感防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4):192-193.
[4]李建华.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10):79-80.
[5]郑玉梅,王仙妹,余许仙.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对产科控制医院感染和护理质量的改善[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011):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