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在临时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0期   作者:陈婷兰 谭芳容
[导读] 探讨问题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在临时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问题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在临时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46例临时性肠造口患者,采取抽签法单双数形式将所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予以问题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出院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证情况,并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在临时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中进行问题管理模式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各项自我护理能力,从而避免在术后病情恢复过程中发生并发症情况,促进病情尽早康复,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并加以应用。
    【关键词】问题管理模式;健康教育;临时性肠造口;自我护理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腹泻、排便习惯异常便血以及腹痛等症状,发展到后期会有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是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严重恶性肿瘤疾病。其中直肠癌发病率远超于结肠癌,而在直肠癌患者中50%以上为低位直肠癌[1]。随着我国医疗模式的转变,临床直肠癌的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金标准开始转为直肠全息膜切除术,大多数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可以保留肛门,但是为了避免术后发生吻合口瘘,需要建立临时性肠造口,在术后3-6个月肠造口吻合口开始愈合,患者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则还需实施二次造口还纳术,经二次手术治疗后患者生活可以恢复正常。在此期间护理干预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病情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对我院收治的46例临时性肠造口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问题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在临时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中的应用,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46例临时性肠造口患者,采取抽签法单双数形式将所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3.42±4.31)岁。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43.23±4.23)岁。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于我院实施手术治疗,对本次研究的情况知情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知情并批准进行。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予以问题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
   ①发现问题:成立问题管理模式小组,小组成员应详细查阅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分析发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均存在自我护理操作、自我护理意识、健康知识水平等均缺乏认知的问题。
   ②健康知识整合问题:整合问题后再次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临床缺乏对临时性肠造口患者的健康教育相关学习知识材料以及具体流程,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所受教育次数较少,且健康教育内容不全面,所以效果不佳。
   ③制定解决问题方案:制定全面的健康教育流程,主要是以患者健康教育的最佳时间作为制定依据,首先完善肠造口护理手册,而后制定电话随访单,以便后期有效解决问题。
   ④落实解决问题方案:于院内对患者实施6次健康教育,分别为术前、术后各三次,每次健康教育时间应保持在20-30min,教育地点为病房,参与人员主要包括患者、造口护理人员以及家属。于院外应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主要针对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个阶段,每次健康教育时间应保持在10-15min[2]。
1.3观察指标
观察出院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证情况,并加以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由于临时性肠造口属于直肠癌术后患者短期的排泄物出口,加之肠造口段以及手术方式与永久性肠造口不尽相同,所以患者在术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50%,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临时性肠造口患者的护理会有较高的难度、护理工作会非常重,超过半数的患者会因为造口还纳手术推迟而延长带肠造口时间。所以有效的自我护理可以避免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提高治疗成效。
自我护理能力是一种患者本身根据自身情况满足个体自我护理,以此来确保生命处于良好状态,提高个体结构、机体功能性完整以及维持个体生活发展的一种获得性能力。相关报道说明世界上首例实施肠造口手术治疗的患者,由于肠造口专业护理时间较短,患者在术后初期并发肠造口相关疾病的几率较大,且肠造口并发症死亡率相较原发疾病死亡率还高,所以针对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来说,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可以避免造口愈合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提高生活质量[3]。问题管理模式是我国医疗模式转变后延伸出的全新的管理理论及方法,该管理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是以解决问题为管理的最终目标,其内容主要是由发现问题、整合问题、制定解决问题方案以及落实解决问题方案等四个方面组成。
          本次应用于我院直肠癌术后临时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以约束不良好行为,有效改善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行为。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应用后其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相较对照组更低,说明问题管理模式应用于临时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中的有效性和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在临时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中进行问题管理模式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各项自我护理能力,从而避免在术后病情恢复过程中发生并发症情况,促进病情尽早康复,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并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彦蓉,孔怡儒,刘娜,等.临时性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20,18(01):1-4.
[2]刘娜,孔怡儒,姚彦蓉,等.问题管理模式教育对临时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21):3403-3408.
[3]李丹.临时性肠造口还纳术患者的护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8):241-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