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鑫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心血管病二病区 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近年来,在生活方式转变、饮食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急性心力衰竭已成为临床心血管高发性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无创正压通气、药物治疗均成为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重要措施;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开展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本文重点对急性心衰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护理措施展开研究。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急性心衰;使用效果;护理价值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高发性疾病,经研究证实,代谢脂体异常是引发该病的根本因素。病变导致血液脂质沉淀于动脉膜,从而引起动脉腔狭窄;随病变进一步发展,最终演变成为心力衰竭。现阶段在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心力衰竭临床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威胁[1]。临床治疗该病,多以药物对症治疗为主,在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并提高临床疗效。但绝大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重要性仍没有完全认识,因此在日常治疗中依存性较低,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影响后期康复。可见,对急性心衰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2]。
1、急性心衰病因及症状体征
经临床研究证实,急性心衰基本病因不外乎三点,其中(1)原发性心肌损
害:缺血性心肌损害、心肌炎、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等均可造成原发性心肌损害。
其中心肌炎最终会发展为心力衰竭,又以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糖尿病心肌病
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3]。(2)心脏负荷过重:压力负荷过重多
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容量负荷过重多见于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和先
天性心血管病。(3)甲减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经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药物和
流行病学专家研究证实,TSH正常水平在4.5豪单位,若TSH>10豪单位每升,
那么患者罹患急性心衰的概率明显较高[4]。
急性心衰属于心功能障碍性综合征,由心肌功能障碍所致,导致左心室扩张、
肥厚性重塑,部分患者伴有内分泌失常、全身组织器官灌流不足等典型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会在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基本症状: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是急性心衰患者最典型的症状,一般而言,活动时呼吸困难会加重,病情较重者,端坐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5-6]。
2、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衰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无创正压通气措施被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心衰等疾病患者,在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同时确保患者可自主呼吸。其中气道湿化属于无创正压通气的最基本功能,该功能可确保导管内分泌物保持水化状态,避免变稠、痰痂[7]。但急性心衰疾病的诊断和患者实际病情发展具有可逆性,因此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必须有辅助通气指标:(1)中重度呼吸困难:患者以“呼吸急促”等症状为临床主要表现,急性心衰患者呼吸频率≥30/min;(2)血气异常者:PaC02>45mm Hg,pH<7.35,氧合指数<200mmHg[8-9]。在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还需明确以下禁忌证: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无创正压通气并没有绝对的禁忌症,但若患者心跳、呼吸停止,是不建议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相对禁忌症:(1)呼吸微弱或已经停止,且伴有意识障碍者;(2)无力排痰者;(3)上消化道大出血者;(4)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5)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6)严重腹胀、颌面部损伤者[10]。
3、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心衰患者使用中的护理干预
生活指导:对患者心功能进行严格评估,而后按照分级开展指导活动,叮嘱其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分睡眠,从而进一步降低心肌耗氧量;指导患者睡眠时尽量采取高枕位、半卧位。日常居家过程中调整室内适宜温度,日常生活中做好保暖措施。日常护理工作中密切注意患者出入量,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疾病专科知识宣教:入院第1天由责任护士将健康宣讲材料发放给患者,详细讲解心力衰竭诱发因素等信息,告知患者药物作用机理,促进其对疾病专科知识的认识。每周组织一次健教会,通过此平台向患者强化健康知识宣教,将擅自减量、停药的危害详细告知,耐心回答患者疑惑。同时根据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给予个体化指导,例如根据其文化程度等信息来开展健康指导[11]。
心理疏导: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状态差异,要求护理人员提前对其心理状态做好评估,对其内心情绪状态准确掌握后开展针对性的疏导措施。护理人员主动且加强与患者间的交流,通过沟通来对其内心实际状况准确了解,综合患者自身职业、性格特点等开展心理护理。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提高其自身对疾病的认知度,确保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自身疾病并接受治疗[12]。
增强体重监测:将合理控制体重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从而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在患者服药期间加强巡视,督促其按要求服药[13]。严格根据其恢复情况指定食谱和锻炼计划,嘱咐患者冬日做好保暖措施。
饮食干预:开展饮食干预前在营养科会诊,对其胃肠状况完善评估,充分掌握患者胃肠状态,根据患者人个性化提供营养液或者营养餐;与家属沟通,了解并掌握患者日常饮食情况,收集患者食物过敏、饮食喜好等信息,主治医生评估患者日常饮食情况,后制定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密切关注患者机体状态,控制好室内温湿度,日常做好保暖工作,指导家属准备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的流食;指导患者少吃多餐,饮食合理搭配,可根据自身血糖水平适当加餐。适量进食高脂肪类、高胆固醇饮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日常饮食中可以多进食鱼类、瘦肉、鸡蛋等食物,油类以植物油为主,减少摄入动物脂肪油。若患者合并存在肾脏性疾病,需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
运动康复护理:提前做好心功能等级评估工作,严格根据具体等级来开展运动康复。II级:叮嘱患者充足休息,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室外散步,适量进行爬楼梯等有氧运动。III级:叮嘱患者多卧床休息,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状态后下床适量活动,护理人员协助下完成站立、行走等基础锻炼[14]。IV级:叮嘱患者确保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患者进行洗漱、进食等日常操作,帮助其开展床上关节运动。
无创正压通气护理:①由医生负责,根据患者实际需要制订工作职责,确保全面增强其工作责任意识。医生负责询问患者异常反应,查房时重点关注呼吸机参数患者能不能耐受,以及呼吸机使用效果。在平时,还需对工作人员展开知识培训,次数尽量控制在每月一次,邀请相关领域权威专家来院讲解呼吸机管路湿化的重要性、必要性,要求相关人员见经验分享。②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吸痰管,若患者胃排空情况较差,可以延迟吸痰[15]。吸痰腹压维持在53.3kPa内,吸痰时间控制在15s。若患者痰液较黏稠,可选择雾化吸入、排痰机或者手动拍背辅助。③气道湿化:气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将吸入气体温度控制在34 ℃内,湿度95%左右。
④感染: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开展各项操作,定期更换呼吸机内的蒸馏水,及时清除冷凝水,定期消毒管路、接头,从源头上控制感染率[16-17]。⑤营养:重症肺炎患者极易出现负氮平衡、低蛋白血症,因此叮嘱家属准备高维生素、高热量的流质食物,主要以鼻饲方式为主,200mL/次,隔2h行1次。
出院指导:将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全部告知患者,叮嘱其做好自我监控,指导其适当开展慢跑、散步等活动[18-19]。
延续性护理:①成立小组,选取科室优秀人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技能过硬,作年限>3年)成立小组,做好出院评估。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涵盖CHF病理知识、常规药物、院外护理干预措施等内容,定期考核。②建立院内外交流平台:通过QQ、微信等平台来实施;对患者联系方式做好详细记录。建立QQ、微信群后邀请患者进来,编写院外护理措施等,审核后定时发送[20-21]。③电话管理:出院第一周,隔2d打一次电话,对患者服药情况、饮食情况进行关注。而后每周打一次电话,详细了解遵医嘱用药情况,若服药情况不佳,给予重点观察。④饮食管理: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规范、饮食计划,日常饮食低盐、低脂为主,增加摄入新鲜蔬菜、水果,控制每日饮水量为1000mL左右[22]。⑤运动管理:评估个人喜好后制定运动方案,适量而行,切勿过度运动。秋冬季加强保暖,不适随诊。
小结
临床研究证实,吸烟者、高血压等人群,罹患冠心病急性心衰的几率明显较普通人群高。近年来,在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急性心衰发生率呈逐年攀升趋势。而冠心病已成为急性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诱发心肌缺血,使心肌细胞供血供氧障碍,降低心肌合成能力、导致心肌能量代谢异常),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晚期患者的临床综合征,因此对急性心衰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诊治措施至关重要。急性心衰造成患者心肌收缩乏力、心输出量下降,无法满足机体代谢;加之急性心衰发病急、病势险、病死率高,为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存周期,需对患者采取科学、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23]。
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衰并没有特效措施,仅通过药物、无创正压通气等实施常规治疗,来促进血流动力学的同时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但患者长期用药极易导致机体出现一定的耐药性,不仅降低临床疗效,还会削弱内科综合治疗效果。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我们发现对急性心衰患者开展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期间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
以往临床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急性心衰患者开展护理和干预,多以常规护理手段进行,但常规护理措施长期效果欠佳,只因患者后期治疗依存性明显下降所致。综合护理有机结合了人性化与科学化服务,始终将患者视为护理中心而展开干预,强化护理干预措施,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进一步强化护理内涵,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从而更好、更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后续治疗,确保远期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薛峰,杨杰文,朱立柏, 等.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280-282.
[2]王淑玉,陈燕云,林碧辉.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9(12):81-83.
[3]韩丹丹,许倩,朱红.无创正压通气对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呼吸情况及血气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7):94-95.
[4]裴金盛,张国培,李全业, 等.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新活素在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治疗 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8,8(21):226-227.
[5]张日霖,陈淑玲,李庆军, 等.右美托咪定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8,000(004):P.473-475.
[6]郝冉,王艳,崔萍.优化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和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7):1180-1182.
[7]杨霞,张玉霞,付梅英.心脏康复护理对老年性心衰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3(10):1649-1651.
[8]席小红,沈霖,丁小娟.延续性护理联合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9):95-99.
[9]王秋锋,顾建新,王碧浪, 等.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通气反应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7):1100-1102.
[10]唐敏娜,胡嘉禄,颜彦.去肾神经术(RD)对比药物治疗急性心梗(AMI)后心衰(HF)大鼠的疗效及机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9,46(5):584-591.
[11]王双双,赵春云,苏颖喆.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对ADL评分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0):133-135.
[12]孟凡龙,丁兆日,潘月娜, 等.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1):66.
[13]席小红,沈霖,丁小娟.身心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4):107-110.
[14]王亚南,郑莉,耿婉如, 等.经鼻高流量氧疗与常规氧气疗法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脏功能作用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4(6):532-534.
[15]邹德新,刘桂萍.急诊急救治疗急性左心衰中使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效果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1):36-37.
[16]黄育强.参附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气指标及心肺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10):1211-1213.
[17]刘侠,柯嫦,尹培, 等.针对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无创正压通气中的护理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2):155-156.
[18]刘晶晶,兰小丽,尤照.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左心衰竭病人临床效果及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23):3488-3491.
[19]阿不都卡地尔·米吉提,米拉丁·达莫拉.急诊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常规疗法治疗 成人急性左心衰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9):118-119.
[20]尚少红,吕芳.丹参酮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0):1453-1457.
[21]邬艺渊,苏舟.床旁肺超声B线特征、下腔静脉内径与急性重症左心衰患者水潴留及疾病诊断的关系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1):34-37.
[22]邱娟,张玉珠,吴晓倩, 等.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治疗中的效果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8):57.
[23]崔二平,胡萍萍,邱冬霞.焦点解决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8):3419-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