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0期   作者:姚莉霞
[导读] 对手术室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进一步明确可采取的具体防护对策。
        姚莉霞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  215153
        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进一步明确可采取的具体防护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本中心手术室护士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血源性的职业暴露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两组案例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基础上,在观察组要求是处于手术室等内可接触暴露源病原体及暴露工作岗位的护士,对照组则为普通的手术室护士人员,将两组在实验期间的血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在手术室传递器械的过程中的发生几率极大;男性护士的病发率明显高于女性;乙型肝炎病毒是构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病原体最常见的病毒。结论:通过实验可知,造成手术室内护士患有及可能患有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非常之多,几乎涵盖到了整个手术的过程,尤其是直接接触阳性患者、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手术,加之部门护士经验不足,加重了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行,容易使得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若能通过护士本人及医院的努力,及时有效的采取针对性强的防护措施,可以达到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及避免感染的具有极高价值。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防护对策
血源性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职业危害,手术室内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是最容易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群体。现阶段中国的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防护工作尚不乐观,且护士接触到的人群具有不特定性,故为使从事手术室工作的护士能避免被感染,更好的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对手术室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进一步明确可采取的具体防护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并选取我中心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的200名手术室护士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两组案例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基础上,对于观察组要求是处于手术室等内可接触暴露源病原体及暴露工作岗位的护士,对照组则为普通的手术室护士人员,将两组在实验期间的血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数据进行对比。其中观察组中患者男女比例为13:7;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77:103。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以及分组中应当注意,对照组和观察组除了接触暴露源病原体及存在暴露不同之外应当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一致,并且应当确保研究的对象男女护士年龄以及性别比例应当适当且一致。


1.2方法
在两组案例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基础上,对于观察组要求是处于手术室等内可接触暴露源病原体及暴露工作岗位的护士,而对照组则为普通的手术室护士人员,将两组在实验期间的血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数据进行对比,对比的观察时注意护士的性别、年龄、岗位、工作年限、是否接触器械、手术类型等不同因素,并采用SPSS23.0统计学的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通过实验可知,观察组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室内传递器械的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概率比巡回护士及其他护士发生的概率高;男性护士的病发率明显高于女性;乙型肝炎病毒是构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病原体最常见的病毒。
3.讨论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大众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的逐年增加,在实施手术过程中,手术的护士很大概率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接触到沾有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血液等的锐利器械,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很可能因操作失误等现象的存在,极易导致被污染的器械刺破皮肤,最终被感染。通过实验,手术护士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工作岗位等也是影响血源性职业暴露特定因素。
鉴于上述的分析,故提出如下防护措施:第一,应增强手术室护士的安全保护意识,特别是器械护士的特殊安全理念,加强自我防护工作。对于工作年限较少、经验不足的手术室护士存在的安全意识薄弱等特点,医院需要重点培养及提高该类护士的个人防护意识,并定期组织学习,通过学习知悉各种病原菌的传播途径,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第二,医院需要定期组织护士培训,一方面提高护士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规范手术操作。护士业务能力不熟练将是导致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最重要因素,鉴于上述原因应加强护士的岗前培训,尤其是规范手术操作,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第三、建立高效的职业防护制度。对于有预告通知,且存在时间间隔的手术,需要提前做好术前相关的检查工作,核实及确认是否有阳性患者并提醒医护人员;若临时通知或急诊的手术,在无法对手术室进行妥善检查的情况下,判断手术的类型,对于可能存在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因素的手术,医院应对相应的患者进行防护工作,避免感染。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可知,造成手术室内护士患有及可能患有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非常之多,几乎涵盖到了整个手术的过程,尤其是直接接触阳性患者、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手术,加之部门护士经验不足,加重了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容易使得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若能通过护士本人及医院的努力,及时有效的采取针对性强的防护措施,可以达到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及避免感染的具有极高价值。
4.参考文献
[1]朱会英, 王艳, 沈阿丹, 李艳春, 韩鹏, & ZHUHui-ying, et al. (2009).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21), 2933-2935.
[2]王豪, 刘丁, 陈萍, 成瑶, & 王政. (2010).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 重庆医学(24), 31-32.
[3]童丽娟,陈坚.手术室护士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调查及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308-33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