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长治 046000
【摘要】目的:分析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并发症预防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进行分组护理治疗,组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30例,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将最终两种护理方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良好改善,依从性明显增强,患者发生的并发症较少,两组指标数据差异值较大(P<0.05)。结论:对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治疗期间及时采取并发症预防性治疗以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
【关键词】风湿免疫疾病;并发症;预防治疗;护理
风湿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生率较高,由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周期较长,而且会对患者免疫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进而会影响患者的疾病控制治疗效果。为此,本文在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了并发症预防治疗以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并将其应用价值在下文中给予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60例观察病例为我院2017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均值(58.0±3.2)岁。观察组患者中有18例男,12例女,年龄均值(58.5±3.3)岁,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添加临床护理路径,①风险评估:患者入院为其建立个人档案,详细填写患者病情、发病时间、文化程度以及心理状态等,根据掌握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②认知教育: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因素及危害性,并告知患者遵医用药和积极配合护理治疗的重要性,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及配合度;③心理疏导:通过语言交流准确掌握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要耐心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术后康复效果。④并发症预防:每日定期对患者进行叩背排痰以及吸痰处理,在过程中要严格做到无菌操作,避免肺部感染发生;并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痰液排出,以便确保患者呼吸畅通。并要加强病房卫生环境护理,尽量减少探视人员,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对于卧床患者要帮助其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压疮以及下肢血栓发生。并通过语言交流、指导患者多听音乐以及看书看报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严重疼痛患者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1.3观察标准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运用汉密顿量表评分,单项指标的评分项目均为24项,100分为总分,焦虑和抑郁情绪越轻最终分值越低。依从性运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评估,分值为10分,分数越高依从性越好;记录两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并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为本文数据分析统计软件,(±s)和t检验/n(%)和x2检验为此次计量和计数资料描述方法,当两者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时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护理治疗效果比较详情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抑郁情绪及依从性评分对比,两组之间的结果差异数值较小(P>0.05);通过护理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理想,且最终发生的并发症也较少,两组数据差异数值较大(P<0.05),见下表1。
表1对比两组临床相关各指标情况(n=30,±s)
3讨论
风湿免疫疾病主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骨关节炎等,而由于风湿免疫疾病患者长期受到病情影响,机体免疫能力较弱,因此在治疗期间极易发生呼吸系统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因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并且会增加患者的病痛折磨。所以,针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应要采取合理的有效预防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治疗监护力度,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几率,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效率[1]。为此,本文章中对风湿免疫疾病患者采取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最终所取得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护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及时对患者开展风险评估,能够迅速掌握患者的病情以及存在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确保了临床护理的准确性;并重视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干预,进而有效提升患者的认知度,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配合度以及自护能力;并通过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并发症预防措施,最终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几率,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2]。
综上所述,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对提升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质量以及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世瑜.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肺部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7):201,205.
[2]叶惠,黄婷,张萍萍,等.优质护理干预在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中的辅助治疗与肺部并发症预防效果[J].当代医学,2019,25(01):172-17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