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灌肠致直肠穿孔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0期   作者:周祥花 宋青
[导读] 灌肠是临床常见基础护理操作
        周祥花  宋青
        马鞍山十七冶医院普外二科   (安徽马鞍山 243000)
        【摘要】灌肠是临床常见基础护理操作,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引起直肠穿孔不良事件,加重病情,不利于预后,临床上积极预防灌肠所致直肠穿孔不良事件,可降低直肠穿孔发生率,改善预后。本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1例灌肠致直肠穿孔患者临床诊疗过程进行分析,探讨灌肠致直肠穿孔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及预防对策。
【关键词】灌肠;直肠穿孔;不良事件;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前言
       灌肠,是指借助导管,自肛门,经由直肠,插入至结肠灌注液体,达到通便排气的目的[1]。灌肠疗法,可刺激肠蠕动,软化并清除粪便,降温,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也可供给药物、水分以及营养等,治疗疾病[2]。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灌肠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造成直肠穿孔,对患者造成伤害,增加治疗难度,不利于预后[3]。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分析灌肠致直肠穿孔不良事件的原因,制定可行措施予以预防。本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1例灌肠致直肠穿孔患者临床诊疗过程进行分析,探讨灌肠致直肠穿孔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及预防对策。现报道如下。
1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今年62岁,入院时间2020年04月27日,出院时间2020年06月03日,实际住院时间37天。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下腹疼痛,发现左下腹部核桃大小包块,逐渐增大,腹痛呈间歇性,无放射,站立或行走时稍有加重,伴有恶心、呕吐表现,无腹胀、腹泻、血便,无尿急、尿痛。2020年04月27日入院检查,综合临床表现、既往病史以及各项检查,诊断回盲部恶性肿瘤、原发性高血压、脑梗死个人史,拟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乙状结肠造瘘+术中纤维结肠镜检查+肛管引流+腹腔引流术。
2诊疗计划
        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各项检查。肠镜病理结果示:回盲部黏膜慢性炎伴局部高级别上皮内变,可疑癌变。拟限期手术。术前晚(05月14日)灌肠后出现腹痛,渐加重,急诊行腹部CT检查后考虑直肠损伤,于2020年05月15日急诊手术,术中明确直肠损伤。术后病理示:(回盲部)中分化腺癌(溃疡型),部分粘液腺癌,癌组织浸润到肠壁外脂肪组织,未见脉管内癌栓,未见神经侵犯,双切缘未见癌累及,显微镜下未见肠周14枚淋巴结转移。
3治疗结果
       本例患者05月14日灌肠后出现腹痛现象,且逐渐加重,急诊腹部CT检查提示直肠损伤,05月15日急诊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2020年06月03日拆线出院。
4讨论
4.1灌肠致直肠穿孔不良事件的原因
直肠穿孔是灌肠操作的常见并发症,轻者损伤局限在黏膜层,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穿透肠壁,引起肠穿孔,继发弥漫性腹膜炎,需急诊手术,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4]。临床上,灌肠操作中,多方面因素均可能导致直肠穿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点:直肠解剖因素。不管是矢状面,还是冠状面,直肠均伴有不同程度上的弯曲。矢状面上,直肠沿着骶尾骨前面下降,形成弓向后方的弯曲,通常称“直肠骶曲”。直肠进一步绕过尾骨尖,转至后下方,形成弓向前的弯曲,称“直肠会阴曲”。冠状位上,直肠涉及3个弯曲:①上方侧曲凸向右;②中间凸向左;③直肠超过中线形成凸向右弯曲。另外,直肠腔中还涉及3个直肠横襞,向腔内突入大约1-2cm,最上方1个十分接近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中间1个最大且位置相对恒定,最下方1个位置不恒定。

本例患者因急性肠梗阻入院,梗阻持久,导致肠壁张力升高,肠壁粘膜水肿,引起肠壁血循环障碍,继而诱发肠穿孔。急性肠梗阻时,肠壁血运障碍,灌肠操作时,胶管过硬或者注水过多,加上肠壁薄,粘膜溃疡,增加肠穿孔发生机率。灌肠操作中,护士不熟悉直肠的解剖特点,容易将肛管顶在肠壁上,引起直肠穿孔,尤其是中直肠横襞,位于直肠壶腹前右侧壁,朝着肠腔突入十分显著,很容易被肛管顶及。
[本例患者因急性肠梗阻入院,肠壁粘膜水肿是肠穿孔一方面因素。青查阅查相关文献写上这个原因,代替62岁的这个原因]第二点:肛管因素。现目前,临床上通常选择一次性灌肠器配置的肛管,塑料材质,管径较大,管壁厚,质地硬,容易对直肠造成伤害。塑料制品的肛管,在寒冷环境下容易变硬,或者因为润滑不够,插入时,容易刺激直肠壁,导致直肠穿孔。
第三点:操作不当。有些护士工作经验不足,灌肠操作要领掌握不到位,在操作前也未详细评估患者的情况,灌肠操作不当,插入肛管力度、角度、深度不妥,动作粗暴,用力过猛,都可能导致直肠穿孔。
第四点:患者因素。灌肠时,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上的紧张情绪,肛门括约肌收缩,此时,插入肛管,阻力较大,容易出现过度用力现象,导致直肠穿孔。
4.2灌肠致直肠穿孔不良事件的预防对策
4.2.1熟练掌握直肠解剖特点
对于护士来说,需不断学习,了解直肠解剖专业知识,熟知直肠的5个弯曲以及3个直肠横襞具体位置,提高其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对灌肠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具有高度警觉性与预见性,降低直肠穿孔发生机率。另外,加强职业教育,增强护士责任意识,秉承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以饱满的热情开展日常工作,规范灌肠操作,预防直肠穿孔。
4.2.2科学选择肛管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医院现状,科学选择肛管。例如,一次性14fr吸痰管,以此作为肛管,外径约为4.67mm,一次性吸痰管软硬适宜,不容易对直肠造成损伤,可预防直肠穿孔。另外,有的时候可选择硅胶管,一般在使用前需用液状石蜡或痔疮膏滑润肛管头端,若是遇到寒冷季节,建议肛管温软后再使用,且保证灌肠液的温度适宜。
4.2.3规范操作
       护士需熟练掌握灌肠技术,肛管顺着肠道纵轴方向缓慢插入,遇到阻力时不可强行插入,可稍微旋转肛管,再试着轻轻插入。实际操作中,护士一定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留意患者面色、腹痛变化,若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等情况,立即停止灌肠操作,且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处理。灌肠操作后,详细记录溶液种类、保留时间以及排出粪便的量、颜色以及性状,询问患者感受,若是有异常,及时处理,以免发生不良事件。
4.2.4心理护理
        灌肠操作前,护士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解释灌肠操作的目的及意义,讲解灌肠操作的基本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引起患者的重视,积极配合。同时,护士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借助成功案例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保持乐观心态,主动配合操作,保证灌肠操作顺利进行,预防直肠穿孔。
   总之,灌肠致直肠穿孔与直肠解剖因素、肛管因素、操作不当、患者因素等有关,临床上我们需加强护理干预,规范灌肠操作,选择合适的肛管,熟练掌握直肠解剖特征,加强心理护理,预防直肠穿孔。
参考文献:
[1]李华,梁秀兰.1例灌肠致肠穿孔的经验教训及预防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4,(10):295-295.
[2]陈明慧,李君久,肖梅.灌肠致医源性直肠穿孔原因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7):619-620.
[3]宋平,王瑞卿,孙大伟, 等.结直肠癌肿瘤穿孔与肿瘤近端穿孔的临床结局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9,34(7):622-623.
[4]伍兆锋,徐波,古维立, 等.腹膜后间位结直肠穿孔的临床分析[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46(5):60-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