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地开始将区域性文化融入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是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校的学科教育变得丰富化和多样化。客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融入客家文化,能够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基于客家文化对语文课堂的促进作用,探讨利用客家文化精彩语文课堂的策略,期待能够对相关课题研究的人员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客家文化; 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
引言: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也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具有较为完整的语言体系和文化体系。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可以基于客家文化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将客家文化引入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让客家文化能够有效的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在我国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下,教师应当担负起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任,将客家文化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打造学习氛围
客家文化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已经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文化氛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客家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和文化氛围的运用,适当的利用这些民俗文化为学生打造适宜学生学习和了解的学习氛围,提高客家文化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运用,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客家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学习能力。以梅州的客家特色文化大会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文化大会的举办过程中,在文化交流大会中逐渐地去感受当地的民俗文化。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客家文化进行了解。学习还可以鼓励学生从自身出发,主动的去了解客家文化,并向游客进行介绍,让学生在与各地游客的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客家文化的了解,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体现出学生作为客家文化传承人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的对客家文化进行运用,不仅要在实际生活中为学生打造客家文化的学习氛围,还应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客家文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够感受到客家文化的魅力。以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内容《树》为例,在对本文进行教学时,笔者发现《树》这篇文章具有极强的韵律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学科知识和生活常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客家话和普通话进行进行朗读,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两种语言的语言特色和魅力。而且客家话本身也具有较强的韵律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利用客家话唱出来,让学生真实、直观地去感受客家话的魅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客家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创新教学模式,让普通话和客家话共同发力,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在我国语文教育的初期,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广普通话,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尽量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普通话的运用水平。但如今我国普通话地推广已经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的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考虑将客家话和普通话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结合使用。让客家文化在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能够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能够让客家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传播。
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教材中引入了很多儿歌,目的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语言对教材进行讲解,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对比下进行学习。以《拍手歌》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拍手歌》不仅具有极强的语言韵律,还具有一定的游戏性和娱乐性。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拍手歌》和游戏进行结合,让学生快速的掌握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客家话去阅读《拍手歌》,并让学生在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也能够尝试利用客家话版本的《拍手歌》进行学习和理解。
三、挖掘教学素材
客家文化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于小学语文教材,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的对客家文化进行挖掘,找出更多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运用客家文化,让客家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焕发新的光彩,也让小学语文课程在客家文化的融入下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客家文化中具有很多民俗文化,除了传统节日之外,还有很多类似于谚语、山歌以及民间故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这些客家文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物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再科学合理的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客家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有所体现,还要让其充分发挥出其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以客家山歌的典型代表《月光光》为例,此曲韵优美,情感细腻,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客家山歌中蕴藏的韵律美。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教材中,学生有很多的儿歌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月光光》的曲调和韵律进行分析,然后引导学生尝试对客家山歌的唱作方式进行模仿,逐渐地让学生将客家山歌的特色融入到对教材中儿歌的学习过程中,尝试让客家的山歌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帮助教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客家文化学习和探讨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客家文化学习。
总结:
利用客家文化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对小学教师是一种较高的挑战,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先要让自己对客家文化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才能够达到巧用客家文化,精彩小学语文课堂的成效。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利用上述方法可以有效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客家文化之外,还可以利用开发校本课程、开展兴趣或者主题活动等方式让小学语文课堂在客家文化的作用下变得更加的丰富和精彩。
参考文献:
[1]何柯.巧用客家文化丰富语文课堂[J].新课程·上旬,2017,(12):203.
[2]江丽容.让客家文化走进语文课堂[J].考试周刊,2019,(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