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李慧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新课标给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李慧    
        安徽省淮南第四中学     23200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新课标给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三角函数作为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其公式变形繁复,多数学生在三角函数的学习中都感觉到很吃力。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合适的提问和指导,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相关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提问;?三角函数;?教学应用;
         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提问是教师用来调动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在教学进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反馈的主要方式,合适的设置提问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实现课堂反馈的效果,教师通过提出合理的问题能够及时地掌控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应用情况,从而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适当地微调,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针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来推进教学的效果,笔者以有效提问在三角函数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 有效提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课堂活动的前提,是师生互动的基础。事实证明,提问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有效的提问更是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效果显著。众所周知,高中数学知识难度大,数学学习也枯燥无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个好的问题,通过问题来牵动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预设去分析问题,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综合化,并最终得出正确答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解决一个题目,也有自己的思考和主动的探究,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对题目进行严谨的分析和推导,想方设法去得出正确答案。
        一个有效的提问对学生就是一种提示,吸引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学生也会为了解决题目去克服困难,同时,也促使学生不断的加强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所提问题的有效性,利用有效的提问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
        无论任何事,一个明确的目标都是必不可少的,数学教学也是如此。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否实现高效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没有一个清晰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过于简单和书面化,就会导致数学教学没有条理性,使学生很难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备课环节的作用,在其过程中提前准备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立清晰地教学目标,明确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针对本课所要讲授的内容设计合理的提问。
        例如,在进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要在教学前先设立好清晰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相关定义(包括定义域、三角函数正负符号的判断)。二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从过去学习的锐角三角函数到现在将要学习的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推广过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三角函数的相关概念的产生与延伸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直角坐标系的作用。而在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导入课程:什么叫函数?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呢?在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请大家回想下初中学习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正、余弦和正切三个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什么?(通过让学生复习过去所学到的知识来引入新知识)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回答的内容写在黑板上,然后提出第三个问题:现在我们学习了任意角,那么大家思考下,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概念可不可以推广到任意角上呢?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下。像这样通过三个提问来引入本课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联系过去所学的知识,再将其引申到现在所学的新知识,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借助有效提问,熟记三角函数概念
        三角函数的相关公式众多,如果学生不能对其理解记忆,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基础概念进行牢固掌握,使学生通过公式推导等方式进行理解记忆,从而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三角函数的相关概念。
        例如,在进行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相关的知识性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再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回答来帮助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充分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知识体系,像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相关定义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1 问题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教师设置问题要以教材为依据,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讲解完课本知识后,就会给学生布置一些题目,以巩固所学的课堂知识。这些题目是对教师本节所讲内容的再现,是本节知识的初步应用,而有效的提问一般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具有一定的难度梯度,使学生能对课本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看到知识的本质,从而为学生更加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奠定基础。当学生掌握了问题的实质,就能够有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这时候学生才是真正的掌握了本节的知识点。
        教师设置问题时也要考虑问题的递进性,要注意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这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问题太难了学生不会做,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太容易了,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精心准备所提的问题,并且能够预设学生的回答,以应对课堂上的各种变化。
        3.2 问题要体现思维的创新性和发展性。
        数学思想贵在灵活多变,所以在设置问题时要能够打破思维定势,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奠定基础。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容易陷入题海战术,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惯性思维,一看到类似的题目就套相应的方法,这可能也正好中了出题人的圈套。所以,教师设置问题时要多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对比几种解题方法,从中选出最佳。这个选择过程也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训练,经常这样练习,学生就会逐渐得到一种清晰完整的解题逻辑,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3 问题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结合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这些在每年的高考题目中也有体现。设置这样的问题一是可以体现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二是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更加的感兴趣,让学生了解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让学生能够更加投入的去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进行行之有效的数学提问,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三角函数的学习也是如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开始前先设立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基准,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提问,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提问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要能够将教材工具化的合理应用,通过深入的研究灵活设置问题的难度与重点,避免提问内容僵化,从而影响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蔡海洲.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9):67+69.
        [2]谢华蓉.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的教学浅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3):69.
        [3]王长春.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J].学周刊,2011(12):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