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数学,使学生养成一种用数学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首先讨论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其次指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些办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有效教学;
数学素养指的是小学生学习数学以后,能够针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一种主动探究的意识,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具体表现。通过对于学生主体探究意识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为目的展开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定义与内涵
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之后,能够针对生活中出现的相似问题,应用自己的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最主要的就是能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其实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后天慢慢培养起来的,所以一个人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低,能体现出一个人数学学习能力的水平。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意识,数学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通过这几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能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有一个自己的推理思考并得出结论。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学习数学方法,同时锻炼数学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数学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初步阶段,因此,小学教师必须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展开教学,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核心素养是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这门学科的内容,学习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并能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应该有必要的开展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光是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体现了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理念与目标
一个好的教师并不只是进行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所以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素养来展开教学。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核心素养的提高,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在这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映射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本质与价值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例如,数学中的数字观念、数据分析、还有符号意思,都与数学当中的数的认识、图形的认识和统计概念的认识相关,所以教师在展开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培养数学素养,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体现了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本质与价值。
三、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
(一)锻炼解题思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
学习数学其实一定程度上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这是数学所特有的一种品质。正如学习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学习数学则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一些例题或者一些数学概念来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数学当中有许多比较难懂的概念或者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展开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一定要注重通过问题导入,帮助学生更好地带着问题去听课,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课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例如,教师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去测量黑板的面积,在没有讲出公式之前自己去思考,如何才能量出它的面积,让学生自己去整理思路,给出一个解决方法,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思考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二)创设真实情境,锻炼学生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如何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处处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讲解。
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创设生活中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例如,在讲单位换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小卖部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拿着一元钱去买笔,告诉学生笔是两角一根,然后问学生能买几根笔,学生通过一次一次买的方法,就可以得出一元等于十角的公式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真实性,通过将真实生活中的一些教学情景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因为数学是一门具有标准性的学科,对于自身而言,他的语句必须要特别的精准,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创设情景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到这一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意识的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十分认真仔细,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解决能力。同时,学习数学对于学生来说还有一件比较困难的事,那就是数学的解决方法有很多,而标准答案可能就一个,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去思考所有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其针对同一个问题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来说很有帮助,而且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也大有益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问题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丹萍.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2018(5).
[2]姜党梅.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
[3]吴庆礼.核心素养参照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