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华
(双江自治县第一完全中学,云南 临沧 677399)
摘要: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推进教育深化改革进程,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当“接地气”地开展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学科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教师在探索“接地气”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与学科内容以及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的结合。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接地气”的意义,同时提出相关教学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接地气
引言:
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普遍年纪较小,这为教师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学水平和效率的提升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道德与法治教学承担着树立学生正确道德法制观念的任务,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开展自身建设。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使得其更为“接地气”,为教育的深化改革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探究应用教学如何“接地气”的方法,为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接地气”的意义
(一)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中,存在着一定数量较为抽象、难度大的教学内容。加之初中阶段学生群体受到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很难对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理解。这增加了教师开展教学的难度。这种教学方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保障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合,降低教学难度,保障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有效为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因此,初中阶段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应用“接地气”教学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育观念下,仅注重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与之匹配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单一。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些一定的优势,但也具备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学生兴趣激发做出的贡献甚微,因此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当注重对“接地气”教学方式的应用[1]。这种教学方法偏向生活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较为生动的情景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确立学生学习中的主动地位。
二、具体教学措施要点探究
(一)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教师在探索应用“接地气”教学方式的时候,应当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作为教学方式之一。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为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2]。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低下,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引入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具备时代特征的案例或者素材,为激发学生兴趣做出贡献,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保持一定的专注力,保障教学效率和学生水平的提升,推动教育深化改革的进程。
比方说,教师在进行《维护姓名权》一课“接地气”的教学中,应当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姓名之于每个人的重要性,使得学生理解“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再引入教学内容,教学对姓名权的含义、侵犯姓名权的主要表现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开展思考,“当姓名权受到侵犯时,我们怎样维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这种结合生活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做出一定贡献。
(二)重视教学内容设计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应用“接地气”教学方法的时候,有必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实际的过程,适度做好拓展,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教师可以在导学阶段,引入与课本内容结合紧密,具备一定趣味性的案例,保障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使得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参与进课堂。在内容教学中,结合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况,适当进行内容拓展,为学生水平的提高做出建设。
例如,教师在对《公民的权利保障书》这一课开展“接地气”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学内容设计,结合教学具体内容,适当进行拓展,保障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说,教师在新课导入的时候,可以引入毛泽东“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的观点,保障学生对知识点的进一步了解。这种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的方法,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做到与其他各类学科的交叉,使得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科目有到正确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为学生素养的提升做出贡献。
(三)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保障学生水平的提高,实现“接地气”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对教育教学方式的丰富。初中阶段的学生玩心重,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非常强烈,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群体的这种特点,积极开展对教育教学方式的丰富和探索[3]。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流程和教学内容,利用微课,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做好对教学方式的丰富;也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富有教义和趣味性的游戏,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参与,保障“接地气”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教师在开展《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接地气”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良好结合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丰富,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法治与道德学习的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向学生展示京剧、长城等优秀中华文化,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化的内容,知道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以及影响,同时知道怎样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利用微课对知识点进行重点和难点的显示,为学生在课后复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贡献。总的来说,结合多媒体或者活动,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丰富,能够进一步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实现“接地气”教学。
(四)注重结合实践应用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接地气”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应当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和应用。传统教育观念下的课堂,一般来说气氛比较严肃认真,这种课堂能够一定程度上保障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但是实践性和趣味性比较差,学生只能接受单一的知识教学,不能对其进行良好的应用,通过其进行实践[4]。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开展实践,保障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应用;再者,教师可以在课外组织开展一些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优越性,实现“接地气”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三、结束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加之学生年龄和水平的限制,为教师的教学水平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基于此,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当“接地气”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在探索如何“接地气”开展教育的时候,应当注重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奠定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考虑学生和教学实际,适当进行拓展,为学生水平的提高做出建设;良好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式,保障教学的高效率完成;利用课内课外时间,良好应用实践,实现“接地气”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双英.如何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接地气"[J].当代家庭教育,2019,000(014):P.18-18.
[2]王佳信.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幸福生活指南, 2019(4):0138-0138.
[3]黎丽.关注有效体验 提升核心素养——浅谈有效体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C].
[4]张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
作者简介:李春华(1977-11—27),男,拉祜族,云南临沧市人,法学学士,本科学历,双江自治县第一完全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