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彦林
阿克苏市第二小学,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摘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力量,所以,学生的学习成效就是评判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众多教育者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引入,旨在顺应教育时代潮流,全力打造属于学生的自由、灵活的教学课堂,通过实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的有效互通,增强教学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小学数学为论述对象,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较为深入的阐述几点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以人为本;高效课堂
在新课改浪潮的不断冲击下,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辞旧迎新是事物发展的必经阶段,所以,引入新思想、新理念,打造新时代数学教学也是数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更强调和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要求数学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职能,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兴趣爱好入手,找到学生内在需求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概念阐述
关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概念,众多文献早有记载。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把学生放在首位,强调把解放学生的天性,释放学生的禀赋当做教育重点,把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当做首要目标,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做教育的最终目标。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教学实践过程中,只有同时兼顾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保证教学的流畅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遵循适当性的原则,即教学环节要与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规律相适应,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方式的有机结合,从而最大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立足学生的学习差异,开展分层教学
学生由于智力水平、学习方式以及后天努力等方面的不同,这也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然也存在一定的学习差距。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规避的,而数学教师所能做的就是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立足他们的个性差异,区别对待,组织学生开展分层教学。给不同学习状态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努力满足全体学生的内在需求,使他们都能“伸伸手就能摘到苹果”,从而加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关于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课前的分层
结合学生近期的学习状态、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即优等生、中等生、次等生;
2.内容分层和目标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然也要为其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旨在让不同状态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也是顺应新课改教学形势的重要体现。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相关知识点时,对待C层次的学生,只需要让C层次的而学生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对待B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够进行一定的思想转化,了解这一计算公式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并且能利用这些公式去计算一些例题;对待A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将这一公式创造性的应用于实际,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懂得如何利用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内容,让他们都能在能力范围内完成学习目标,从而使他们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成长,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效。
三、结合学生的求知欲,顺势引导思维
小学生年龄小,对周边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使滋生求知欲的关键因子,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做到顺势引导,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组织学生开展兴趣探究。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就采用直观演示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浪潮,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首先,笔者先进行提问:圆柱体的侧面积是什么形状呢?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和讨论,有的学生说是圆形,有的说是三角形,有的说是长方形,众说纷纭;随后,笔者利用剪刀将圆柱体平行剪开,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学生通过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自主归纳得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这一结论。这堂课,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顺势引导,有效刺激了学生的思维,枯燥的问题瞬间变得趣味横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转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课堂是学生的学习主场,若给教师和学生一个明确的定位,那么学生无疑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导者。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却由于自身教学观念落后,无论是在课前问题预设、提出问题还是解决问题,牢牢把控着教学的主动权,学生只能被动地去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被动地去解决一些问题。长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习,很容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学习依赖”,若学生学习缺少独立性,势必影响他们的学习发展。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中,要求教育者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即自己的学习自己做主。为此,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组织他们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这一课时,为了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笔者就组织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开展了一次“我最喜爱的体育项目”的调查问卷活动。具体操作细节如下:
1.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学生分成几个合理的小组,4-6人为一组,并且给每个小组配置一个有责任心的组长;
2.以全学校师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他们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有记录数据的,有整理数据的,有计算数据和绘制图表的等等,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调查任务。
3.各小组汇报调查成果,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
整个过程当中,学生牢牢掌握着主动权,教师只有在检查成果环节才会给予相应的指导。通过各个小组自主完成这一任务,有效帮助学生巩固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一举两得。
五、重视挖掘数学的育人价值,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最关注的无疑就是学生的综合发展,即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教授,还应关注学生思维、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以数学知识为媒介,巧妙地渗透德育思想,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技能与思想品格的并行发展,从而助力他们全面发展。
如,各种数学故事中的育人涵养。如,小欧拉巧妙改羊圈的故事,告诉了学生要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再如,高斯大胆质疑,发现数学定理的故事,陈景润攻克歌德巴赫
猜想的故事等等。多给学生将一些有哲理,具有启迪意义的故事,给他们树立学习榜样,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学习观。
2.深度挖掘数学中的美
数学中的美在于对称美、形式美以及规律美等方面。美的事物总是有趣的,所以,让学生发现对称图形如照镜子一般有趣,立体图形如摩天大楼、金字塔、长城那样神秘和伟大,1×1=1,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的计算是如此奇妙,这便就是在引导学生以“美”的视角去观察数学,这对于他们美好品格的塑造有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依托,所以,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应当明确自身教学职责,深度研读和认知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相关内容,巧妙将其融入实际教学当中去,打造师生和谐互助的教学关系,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以人为本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郭书言.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4)
[2]以人为本,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欧菊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20)
[3]以人为本 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陈若冰. 教育教学论坛.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