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磊
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 要]:所谓语文阅读探究教学就是将探究教学的形式从科学学科中搬到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启迪同学们以探究的方式对文本进行阅读理解。教材只是学习的把手。所以本文关注阅读探究课程教材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做到真实的阅读体验来自于生活,启发学生自身的独有阅读体验。
[关键词]:探究教学;阅读教学;课程资源
一、探究教学概述
(一)基本含义
探究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领略新知识的过程。所谓“探究”,就是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教材内容进行质疑,进而思考讨论出解决方式的学习形式,它与近年来常被提及的“先学后教”思想相呼应。
(二)理论基础
探究教学最早表现为“发现法”和“问题解决法”。发现学习旨在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教授内容主要是教材,使学生通过再发现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发现教学思想最早起源于卢梭。卢梭倡导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本性,主张所有儿童应从经验中学习,经验又来源于探究。几乎同时,杜威提出“做中学”的理论 ,认为个体只有在活动中主动去“做”,才能收获真知。这种思想的形成促进了探究教学的出现与成长。后来,美国心理学家、教学论专家布鲁纳真正让发现法成为一种理论并在全球流行开来。它包括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前人研究并得出结论的事物进行的再发现。
问题解决法具体包括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步骤,其中如何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法的前提和关键。美国生物学家、课程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明确将探究教学作为一种重要教学方式进行了静态的、结论式的描述,他主张应当全方位引导学生以科学家的方式探究眼前的未知世界。最终,探究教学在施瓦布等人的推动下得到了蓬勃发展。[1]
二、小学语文阅读探究教学的特点
(一)学科性
小学语文阅读探究教学要体现语文学科或学习领域的独特性,包括语文文本的内容与探究阅读方法、语文学科发展史和学科本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语文阅读理解与感悟社会生活的联系等。语文阅读探究教学应始终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置于核心。
(二)问题性
语文学科的本质不是确定的答案或现成的结论,而是探究问题。高年级语文阅读探究教学与传统课堂重视知识积累相比,更注重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其阅读质疑能力,发展其勤学好问的个性品质。
(三)情境性
阅读探究教学需要将课堂置于特定情境中,教师不仅需要了解文本相关的背景情境,还需要注重创设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与学生个性特点的探究氛围,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文本内涵,从而将其运用于真实的社会生活中。
(四)对话性
阅读探究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合作探究文本材料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社会结合起来,还要实现教学方式的社会化。而社会化的过程需要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探究课堂上实现知识与观点的碰撞,在对话中实现共同进步。
(五)生活性
阅读探究教学关注文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提倡社会生活是语文的归属地,语文是对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它来源于社会生活,需要在合作的社会生活中前进。同时,语文也为生活服务,许多语文知识可以用来理解并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从而完善社会生活、提升语文的社会价值。
三、阅读探究教学课程资源的开拓
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两句话在教育界至今被奉为圭臬。教材只是学习的把手。关注阅读探究课程教材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做到真实的阅读体验来自于生活,启发学生自身的独有阅读体验。
(一)以社会生活为资源
就课程资源开拓而言,将社会生活融入课程资源,从而使课程资源得到持续的开拓与发展,不失为一剂良药。比如利用我们已经熟知的内容,例如,包括自然风貌与人文精神两个方面的乡土教材:就拿江苏地区来说,比如扬州的瘦西湖,苏州的园林、无锡的阿炳、苏州的春申君黄歇等,都可以作为题材的来源,或是文学艺术呈现的背景。通过这些课程资源的开拓利用,让学生在进行对写景、抒发情类文本的阅读探究时不至于陷入空洞说教的窘境。
(二)以绘本教材为资源
再如绘本教材,绘本中以故事为基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其定义是指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陈述一件往事。故事由“故”和“事”两个字组成,因此,对故事的理解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故”是已经发生的,过去的;“事”即事情,事件,一连串有因果关系的行动;“故”与“事”的组合既可以是对已发生事情的陈述,也可以是对一个想象事件的描述,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故事一般都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通过对“事”的记忆和讲述,描述某个范围社会的文化形态。
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堂中观图直言,自选角度品读绘本,对解读到的内涵进行探究。在训练其发散思维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各类诗词、散文、诗歌等的感悟与鉴赏能力。
(三)以网络为资源
网络资源同样有助于阅读探究课程资源的开拓。当下网络在提供大量有效信息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双方友好关系的形成。从网络资源中,我们既可以充分继承以往的优秀文化,又可以从中及时了解当下信息,继往开来,从而为阅读探究教学在深厚的底蕴基础上注入时代的气息,提高探究成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更贴近当代学生的生活。此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渗透地方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科教公共场所的重要性,从而起到激发学生走入其中,拓宽探究学习的范围与领域。
在此探究过程中,多媒体对课堂有着无可替代的支持作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因受到应试教育的时间限制与公立学校人口数量大而教学资源有限的影响,阅读探究教学活动始终无法充分开展,教师对课外资源的补充只能单纯依靠教师口述,学生听讲的方式,因而对高效学习起到阻碍作用。多媒体计算机能够储存更多信息,而当下阅读探究教学课堂中设计进行的各种活动,需要多媒体辅助完成,从而让整个教学活动更为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推动阅读探究教学顺利进行。
在阅读探究教学中,语文教师通常将课本内容与演示课件、实物投影、个人平板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师可以随时控制教学进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阅读探究教学课堂上,多媒体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课件的制作方面,其应用能更有利于探究问题环境的创设,将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生动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同时,探究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大量知识性问题的产生,而利用多媒体能更好地、高效率传送、补充相关信息,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同时,拓展知识,增加研究问题的角度,进而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小结
探究教学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崭新的形式,它在新时期语文核心素养的逐步贯彻与影响下应运而生,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语言的建构与应用能力,探究教学旨在创设大量的语言实践,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语言。语文探究教学课程资源的开拓需要课堂内外的共同努力与建设,课外开拓是课堂实施的前提,而课堂也为课外开拓提供了实施平台,并保障了课外资源充分而高效的应用,二者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李森,于泽元:《对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总第265期),第83—87页
[2]毛爱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教育探索》,2004年第9期(总第159期)。
[3]韦冬余:《论探究教学中的引导性讨论》,《全球教育展望》,2014年第7期,第8—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