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原因及矫正策略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期   作者:徐佳莹
[导读] 幼儿期是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受挫折、认知发展、自尊性过强、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徐佳莹
         绍兴市柯桥区六一幼儿园 浙江 绍兴 312030
         摘要:幼儿期是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受挫折、认知发展、自尊性过强、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采取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改善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和交往技能、引导幼儿掌握合理的心理宣泄方法等措施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并促进其社会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社会性
         儿童时期,攻击性行为是反社会行为中最具代表性、最突出的一种行为。[1]1岁左右儿童开始出现工具性攻击行为,到2岁左右儿童之间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冲突,如打、推、咬等,幼儿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频率、表现形式和性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概率上看,4岁之前,攻击性行为的数量逐渐增多,到4岁最多。攻击性行为是消极的问题行为,它不仅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影响和伤害,而且还会使发生者本人遭到环境的拒绝。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原因
         (一)挫折
         挫折是导致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心理学家多拉的认为,攻击性行为的起因是挫折,当一个人朝着特定的目标前进时,一旦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而这种挫折感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对人对物产生攻击性行为。[2]
         (二)认知发展
         幼儿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方面。幼儿感知觉的偏差、记忆的混乱、想象的夸张、思维分析水平的低下以及语言表达的模糊均有可能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往往对攻击性行为的后果有一种错误的认知。在他们看来,攻击行为能有效地减少他人的挑逗、取消和其他令人不愉快的行为,因此,他们倾向于利用攻击行为作为保护自己的常用手段。
         (三)自尊心过强
         随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当他们在幼儿园的活动和日常人际交往中遭遇失败,他们的自我意识会出现高度膨胀的情况,内心也会很脆弱,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优秀的、有能力的。故当他们的某一行为遭遇挫折或不被人所理解时,就会因生气而攻击他人。
         (四)家庭因素
         1.父母的教养方式
         当今社会存在相当一部分4-2-1模式家庭,即幼儿父母都是独生子女,幼儿自出生之后就有父母和四位祖辈的宠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当幼儿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独行霸道等行为时,成人不加以制止,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大了就好了,殊不知不良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改正。
         2.榜样作用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幼儿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部分家长直接将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交给幼儿。幼儿自己简单操作便能观看动画片,其中不乏一些带有暴力色彩的剧情。而幼儿又具备模仿学习的特点,学习能力强,在习得暴力行为之后便将其运用于生活中,尤其是与同伴发生冲突时。


         3.强化作用
         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如果家长不加以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相当于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此外,面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家长采取消极的态度,如惩罚、批评甚至是暴力手段,也会起到强化作用。幼儿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久而久之会产生逆反心理,一旦找到爆发点,便通过暴力释放自我。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作为幼儿教养者的教师与家长需树立科学儿童观,确保幼儿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尊重其独立人格。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成人需尊重并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各方面需要。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成人需采取温和、平等的教育方式,正面引导幼儿的行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与幼儿讨论正确的做法,切不可在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对幼儿粗暴施行、大声呵斥,这样只会让幼儿更加恐惧甚至叛逆。
         (二)改善亲子关系,发挥榜样作用
         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父母,应加强与幼儿心灵上的沟通,使幼儿获得安全感。当遇到问题时,父母应耐心倾听幼儿内心的想法,让幼儿体会到成人对他的尊重,待幼儿讲完,父母再对其说将的内容作出反应。这样父母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其攻击性行为得以抑制。
         家长、教师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家长、驾驶不仅要切实提高自身的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积极合作,并热心为他人排忧解难等,优化幼儿的生活环境,让幼儿从中找到学习、模仿的良好榜样。
         (三)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和交往技能
         幼儿自控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其对自己的评价,教师可从幼儿熟悉的人和事物中选择一些正确的和错误的,赞扬正确的,批评错误的,引导幼儿对照检查自己是否有类似的行为。让孩子逐步学会根据相应的准则评价自己的行为,他的自我约束力、自控力就会慢慢地形成了。[3]
         教师在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时,应帮助幼儿掌握解决问题的社会技能,提高幼儿社会认知水平、丰富幼儿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幼儿在交往中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可将幼儿的注意力进行转移,在幼儿情绪平复之后再引导幼儿互相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幼儿充分表达之后,教师可为幼儿归纳出现此冲突的原因,引导幼儿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幼儿提出建议时,教师可引导另一名幼儿发表意见,从而使双方的意见达成一致,获得解决方案。在接下来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协助、监督幼儿将解决方案付诸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幼儿协商的过程和实践得以强化、巩固,其独立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发展。
         (四)引导幼儿掌握合理的心理宣泄方法
         作为教师,面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教师可传授其情绪宣泄的方法,帮助其进行适宜的宣泄。其中哭可帮助幼儿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当幼儿哭叫时,教师不可强迫或者压抑他们哭叫,而应当让他们哭得淋漓尽致,然后转移其注意力,让其破涕为笑。
         此外,教师可给幼儿提供积极联想的情景,让幼儿按照自己心中的目标将理想化的状态加以联想并表达出来。这一方面可以唤醒幼儿内心深处对美好状态的向往,调动其改善情绪与行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联想对其问题行为的原因进行探究,帮助治疗。
         幼儿阶段是个体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幼儿攻击性行为,成人需理性对待,明确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家校协作帮助幼儿学会与同伴和睦相处
参考文献:
[1]蒋俊梅.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教育探索,2002,(8).
[2]王江华.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5.(11).
[3]张珍红.浅谈提高幼儿自控能力水平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38):259-2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