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理念的高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月第8期   作者:丁喆
[导读]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课程学习紧张、压力较大,如果学生缺乏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就会觉得美术课程的学习是在浪费时间
        丁喆
        湖南省临湘市第五中学 湖南省临湘市414300
        摘要: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课程学习紧张、压力较大,如果学生缺乏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就会觉得美术课程的学习是在浪费时间。如何提升学生美术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如何让高中美术学习活动变得更生动更具吸引力?如何在高中美术学科教学活动中构建高效课堂?
        依照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教学大纲,尊重高中生心理和学习的特点,根据学生、学校、当地自然和特色以及教师特长,学校和教师可以创造性的使用美术教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给学生安排一些更加适合和贴近他们生活的学习内容。无论是美术鉴赏课、绘画、工艺设计等课程,还是美术创作课,都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成长发展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设置课程教学内容,让高中生的美术能力在学习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高中美术教学经验,对基于生活化理念的高中美术学习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大家交流探讨。
关键词:基于生活化理念;高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
引言: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和各地区、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生活化校本课程已成为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要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和有效资源,将本土文化有效地融入,使校本课程的内容系统化、生活化,让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更容易走进艺术,使其拥有真情实感的表达空间和创作灵感,从而真正提高其审美素养和艺术创造力,实现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生活化高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美术渗透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美术学习可以通过不同学科之间注意力的切换以及不同脑区的协调交替工作,让学生身心得到适当的调节和适当的放松。往往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更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热情。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将枯燥的美术知识、技能技融入现实的生活情境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感受到美术带来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去思考、探索,由此更加重视美术学习,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养成终身热爱美术的情感。
        通常来说,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生活化。面向学生生活和发展,将生活中的一些元素和素材融合到美术课堂教学中,灵活利用当地的(或校园的)自然和文化特色,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掌握,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是教学手段多样化。传统的课堂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学习需求,广泛利用校外各种课程资源,例如,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和有关工厂、车间及当地的文物资源,聘请美术专业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参与美术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尽可能的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进行美术教学。[6]这样的教学手段生动直观,学生的感悟更深、更容易接受,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也能更好地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艺术实践中,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是系统化,教师综合贴近现实生活的素材来编写教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系统的给学生讲解相应的美术知识和训练美术技能,循序渐进地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教学。
二、高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学理念和内涵认识不到位
        这一层面的问题在教师和学生群体中均有体现。首先,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难度大、压力大,学生在强大的学习压力面前不敢轻易放松,利用美术课、体育课等“副科”的课时补作业、刷题、背英语等,而没有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也是一个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没有认识到短暂的放松能够为更投入的学习过程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力,美术教育与考试升学之间的弱关联性也是学生疏远这一学科的因素。

另外,美术在高中教学中属于边缘学科,课时经常被其他老师“霸占”,美术教师也会迫于对学生升学的期望和其他教师施加的压力而“自愿”交出课时给其他课程补课。本质上说,都是由于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内涵认识不到位造成的。
        (二)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首先,课时分配是教学资源分配上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其次,高中美术课本往往涉及的内容又特别多,这一少一多的矛盾加剧了美术教学的压力,这也是影响美术教育无法向更深层次探索的主要原因。美术教师在任课教师中的话语权较小,所以在争夺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占据主动权和优势,长此以往,不但不利于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资源分配不均情况还体现在学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上,将更多的管理和精力放在升学上,没有从素质教育的本质出发进行课程安排。
三、生活化高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一)将本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
        本土文化是生活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通常,学校需要从三方面考虑:
        首先,要将校园文化融入其中。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环境。校园文化是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的重要内容。因此,将校园文化转化成美术教材,是学生获得启发和创作灵感的关键。比如,在学生学习摄影时,校园就是非常好的素材,青春洋溢、拼搏奋斗就是最重要的主题。
        其次,要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与艺术风格。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应依据学生的民族,筛选相应的民族美术内容,让学生都能接受自己民族文化的熏陶,做好传承与发展。比如,对少数民族,学校可以将其文化中的服饰、头饰、建筑、工艺品等具有美术价值的内容融入教材,让学生系统学习;而汉族学生既可以学习和融合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可以深入了解汉族文化的美术内容,如汉服、国画等。
        最后,要将地区文化融入校本课程。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景与环境特征。因此,校本课程要从学校周边的本土环境入手,或将其环境艺术品纳入教材,或将著名的景点或风景区设置为外出写生地点,让学生感受充满熟悉的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在规划生活化的美术校本课程时,学校要遵循以自然环境、社会资源为填充内容的原则,让校本课程充满生活与本土的气息。这既扩展了学生的美术视野,又让学生接触到了更贴近自己生活的内容与文化,增强了他们的美术兴趣。
        (二)融合理论与实践
        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当中,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其能够在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教师避免过于依赖教材内容,而是根据当地的特色或学校资源制定课程,使其能够更加符合当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指引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务,使其能够在生活当中获取创作灵感,增强作品的灵动性。在生活化教学当中,学生能够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与把握,美术创作不再千篇一律,从而促进其整体美术素养的提升。
        (三)通过多种渠道,教学手段多样化,拓展学生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文化内涵和生活的联系。[6]
结束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美术作为一门美育教育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从基于生活化理念的角度作为出发点对高中美术教育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不但能有效的传授给学生美术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学生在生活化的氛围中,学起来也更加的轻松愉快,更有助于学生审美素养和美术创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为霖.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大观(论坛),2019(12):188-189.
[2]吴甲传.高中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19(32):52-53.
[3]张伟.试分析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有效应用[J].参花(下),2019(10):102.
[4]汪甫林.基于生活化的高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J].教书育人,2018(19):53.
[5]郝世奇.基于生活化的高中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170.
[6]《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作者简介】丁喆,1974年9月,女,汉族,湖南省临湘市,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美术教育和高考美术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