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环节包括备,教,辅,改,评,其中评就是对课堂的评价。语文课堂评价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等表现,教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教师的评价日益凸显。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运用评价策略,发挥评价的功能,使评价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添彩。
一、口头评价是课堂评价的主要方法,要求教师的评价语言得体、准确、巧妙,有激励性、针对性。
1、评价语要有激励性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一个班上,教师的评价语对于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的鼓励一般没有问题,但对于班级的学困生而言,评价不仅有激励性,还需要教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我们班有一位男生,调皮好动,上课很少举手,注意力也难集中。那天他意外地举起了手,我立马以极大的热情让他回答问题,结果他的答案是错误的。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说:“xxx同学,虽然你的回答不准确,但老师为你今天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特提出表扬。希望本堂课你还有精彩的表现。” 在我的评价下我看到了他眼里迸出的小火苗。在随后的课堂中,我又抛出一个适合他的问题。果真他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我再一次提问了他。他的回答准确而又流利,我看到全班同学向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我立马又说:“这一次你的回答棒极了,你能敢于超越自己,老师为你感到骄傲。”从此以后,我的课堂又多了一只向上的小手。教师这样的评价真正强化了学生的自信、自尊的信念,增强了成就动机,激发了学习积极主动性,不但使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还使评价成了课堂的一个亮点。
2、评价有针对性。
“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是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常用的口头评价语。长时间的使用这些口头禅或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对教师评价失去兴趣达不到激励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实际课堂情境做出针对性的课堂评价。如果是评价学生朗读课文,就要从朗读的方法,技巧等方面做出评价。如果是评价内容的理解,就要从用词的准确,表达的流利等方面作出评价。如果是评价感受体会,就要从学生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等方面作出评价。这些有针对性的评价,不但使学生获得知识上的支持,也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机兴趣和动力。
二、课堂评价还需隐性评价语
课堂评价有时还需隐性评价语。隐性评价语言主要指教师的体态评价语、特殊情境和特殊符号评价语。如赞赏的眼神、竖起的大拇指、OK的手势或摇头皱眉、打叉的手势等。隐性评价语具有含蓄、幽默的特点,是师生之间一种默契、和谐的交流。例如:当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时,教师巡查过程中,可以抚摸一下头表示赞同,用手指一指表示提醒;当学生精彩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时,可以为他竖起大拇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时改正时,教师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愉悦,师生之间产生了一种心心相印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教学过程的推进,有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三、课堂评价要体现阶段性
小学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样,教师的评价语言和方式也应随之变化,以适应学生的发展。例如,低年级学生表扬时奖励小红花、小糖果,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就应该奖励文具,书本等,口头评价也应由简单到丰富,由直白到含蓄,使学生在评价中得到真正的成长。
总之,课堂评价语不拘泥一种形式。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创造性的运用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师生交流的桥梁,为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