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落实新课改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语言、行为以及心理的能力,这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以便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了以下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策略
一、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这对学生的日后的生活以及发展都有着很大的意义。其次,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单一,素质教育能为学生与教师之间构建一座友谊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以便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重视学生的语言能力
针对教材的编辑,是无数个教学工作人员呕心沥血挑选出来的精品,更是经过岁月的沉淀形成的经典文章,在每一篇的文章里面都蕴含了作者对于社会以及美景发出的感悟,是作者个人的智慧结晶,是秉承中国民族的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阶段中,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以便学生可以通过语言表达,来近距离感觉作者写本篇文章是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让学生明白语言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怎么说,还要掌握怎样写。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利用语言训练,来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遇到挫折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方式,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在学习《亡羊补牢》一课时,全文围绕着农夫的心理变化,进行诉说,知道狼来了,并没有对羊圈进行加固,而是羊基本都被狼叼走以后,才后悔莫及,进而针对羊圈进行加固,通过这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白,不要等到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阶段下进行学习,针对学习要脚踏实地,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而不是等到酿成大祸以后才想解决措施。
(二)重视学生的行为素养
行为素养针对学生来说,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习惯以及道德素养都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行为素养,首先,教师在学生进行书写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针对简单的习题以及困难的习题在进行解答后,都要对其进行检查,这样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严谨能力,使学生在接下来学习以及生活中都可以做到细心仔细。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要重视学生对音节的把握能力,要让学生做到每篇文章都可以讲清楚读清楚,形成语言通顺的好习惯,针对学生朗读错误的地方,教师要加以进行纠正,以便学生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可以通顺的读出来,另外,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做到让学生多加练习,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贪玩的阶段,教师要利用学生所处的这个时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素养,针对学生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素材的积累,并做到良好的摘抄习惯,这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都有着很大的提升,另外,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针对良好的句子以及散文,要及时的读给学生听,促进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对于素材的使用能力。另外,针对学生的素材整理,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讲予其他学生听,并从中吸取他人的建议。重视学生的行为素养,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永久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素质教育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三)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以及心智都未成熟,因此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竞争能力,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会存在特别大的差异,这对于学生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产生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帮助学生缩小学习中的差异性。例如:父母对学生的娇生惯艳,导致学生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不学习就不学习,长久以往,就让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这种行为方式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会导致学生在遇到挫折以及困难时只会退缩,而不会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要设计良好的解决方案,确保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进而克服不良心理。
结束语:综上所述,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对于学生来讲,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都有着很关键的作用,以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素养,从自身做起,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小乐.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研究[J].素质教育,2013(3).
[2]张振云.教学“素质教育”之浅谈[J].甘肃教育,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