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5期   作者:王少霞
[导读] 所谓读图,就是学生“看图、识图、析图、解图”的过程
        摘要:所谓读图,就是学生“看图、识图、析图、解图”的过程,因此读图能力的培养即是对学生看、识、析、解图能力的培养。读图的过程对于学生是否能正确审清题意和是否正确答题起着决定性作用。小学低年级数学内容虽说不算复杂,但其中的图画形式内容较多,这要求学生具备正确析图的能力。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读图能力;培养
        引言
        为了使小学低年级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数学知识,数学教材中设置了许多生动、形象的图片。但由于生活经验少、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低年级学生对教材中这些图片会错误解读。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一、对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意义的正确认识
        小学年级数学教材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来呈现数学信息,这就需要学生能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正确厘清题意,才能顺利解决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图画对他们来说较为简单,但要领悟图的意思,准确地列出算式还是有些难度的。看图列式既是低年级知识探究的开始,也是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承载。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强烈感受到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对学生理解力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读图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读图的意识
        良好态度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先要让他们对此形成一个意识,端正自己的态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讲解几个要运用图形解题的题目,同时也列出不用图形解题的另一些方法,并将两者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图形解题的简便有效,正确意识到读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二)培养学生观察图形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意识读图能力的重要性之后,教师要做的便是训练学生掌握基础的对图形的观察能力。观察,不仅仅是看一眼那么简单,重要的是要了解图形中具有代表性的关键信息,能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提取出图形中的有效信息,以做出更快速的答题。
        (三)培养学生描述图形的规范性及合理性
        会读图、能正确找到关键信息还不行,还要能正确地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当然,数学贵在逻辑,所以描述性的语言不需要像做语文阅读题和写语文作文那样富有文采,但一定要有逻辑、有条理,所表达的内容要让别人一目了然。就拿前文所提到的在学习“统计与可能性”一节时,对于统计图的掌握不应局限于对图中要素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运用,表达。
三、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的具体培养策略
        (一)应用多媒体图片,激发学生读图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经常会出现很多图片,这些图片是编写教材的人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理解能力而设计的。但教材编写者和小学生之间存在年龄鸿沟,导致图片的真正作用不能得以彰显。因此,教师可以应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愿意去看图片、读图片。为了有效激发学生读图兴趣,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性格特征,选择合理的多媒体图片,并把理论内容隐藏其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讲解读图技巧,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读图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读图水平。
        (二)从问题意识出发,提高学生理解图片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虽然缺乏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但观察能力却很强,可以注意到许多生活细节和信息。

所以教师可以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进而促使他们理解图片。通常,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读图之前向学生提问,所提问题要与教材图片有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图片,做到有针对性地读图;其次,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三人或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使学生在团队协作过程中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方向,让学生明确读图的一些技巧,并要求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相应读图方法。此外,对于学生抓不住图片重点这方面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解决:一是引导学生从图片占比最大的部分入手并提炼重点信息;二是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小朋友的对话内容,从而使其发现图片关注的中心;三是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的思维转移到图片的重点上。
        (三)“图讲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看图没有目的性,往往只观察图画中比较明显或者自己喜欢的部分,忽视了数学知识。教学中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把情境图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第一个讲故事的同学观察到的可能是粗浅理解的图意,只有故事情节,没有数学知识。这时老师会引导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下一个讲故事的同学就能从图中找到隐藏的数字,从而把图与数学联系起来了。老师继续引导同学们观察,这时候,同学们能把情境图形成的过程用故事完整的表述出来。其实这就是分层次、按顺序观察的过程,在这个讲故事的过程中,已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图画、分析画面,并能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教学中,同学们的故事从最初的无序观察到有序观察,从文学故事到数学故事,在故事中学生完整表述出了:1只狗,2只鹅,3只小鸟,4只小鸡,5个南瓜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形式观察情境图,就促使学生经历了看看、数数、想想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图演数学”,难中求易,给学生自信的力量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数学课堂不仅仅传授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上册《左、右》和《第几》这两个知识点是学生难掌握的,尽管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我们,但是学生依然把图中的左手看成右手,依然分不清楚5个和第5,这样会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我把数学课上成了表演课,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且喜欢模仿的特点,让每位同学都当演员,置身图画中,眼睛和图画中的人物保持一个方向,根据自己在画面中的位置分析出数学知识。这样借助表演理解图意,降低了难度,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变静态图为动态画面,促成形象感悟
        教材中的素材是以图文静态形式呈现的,在学生对静态图片的数学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之后,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方式,变静态为动态,提高知识难度,促进学生形象感悟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理解能力的提高。比如,通过模拟情境呈现事情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收集信息,理解数量间的内在联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材中的图片占比很大,图片中隐藏着很多数学信息,所以读图是低年级学生必备的数学能力之一。鉴于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看图与识图中更好地获取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概念并形成相关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陶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54.
[2]王昆.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9(21):39-40.
[3]史晓艳.小学生读图能力弱的心理析因及对策——以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为例[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8:714-717.
[4]鹿晓艳.小学数学看图列式教学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8(07):43-44.
[5]沈飞,谢进军.小学数学低段读图能力培养的探索[J].数学教学通讯,2018(07):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