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师专思政课堂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5期   作者:吴忠强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学提出“八个相统一”
        内容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学提出“八个相统一”。为践行“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思政课堂的应用实验,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铸就优良思想品德,以适应教师职业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是对国家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这些新的学习方式在高校的践行。
关键词  思政课堂  合作探究  教材钻研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以探究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为依据,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为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合作探究,以小组总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该学习模式提倡教学进程中构建师生、生生之间多边的互动结构,注重培养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鼓励良性竞争,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构造者。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思政课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背景
(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教学要做到“八个相统一”。其中,“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要求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起到主导性作用,同时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求教学中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
目前,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扮演着主要角色,其主要弊端表现为:一是重知识灌输,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是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给学生支配的时间空间太少,学生学习自主权被“剥夺”,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参与意识淡漠,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也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种情况,从笔者对本校思政课教堂调查问卷的数据可窥见一斑。对问题“目前思政课授课方式”学生选择“讲授式”的占82%,“探究式”的占3%,“指导式”的占7%,“活动式”的占8%;对问题“同学合作学习状况”学生选择“经常”的占10%,“一般”的占35%,“很少”的占35%,“没有”的占20%;对问题“期盼的授课方式”学生选择“合作探究式”的占60%,“指导式”的占20%,“活动式”的占15%,“讲授式”的占5%。从述数据看,思政课教学摆脱困境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日渐成熟。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二、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思政课的实验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思政课的实验,是让学生以教材为蓝本,对教材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考虑学生性别、知识与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分为4人小组,实验班和对照班各为16个小组。其操作如下:
(一)案例示范,清楚做法
本实验是小组成员按教材进度轮流上课,共同学习教材内容,学完一单元后,独立完成测验题目,教师评卷,以每人的第一学年思政课考试分数为基础分来计算每人的提高分。根据4人小组的提高分,每班奖励优秀小组若干名。本实验主要参考合作学习理论的切块拼接法II 和共学式的做法。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在异质小组中进行活动,学生就分配到的有关章节或单元内容进行备课,不同小组而内容任务相同的学生组成“专家小组”共同交流。“专家”们在学会后返回小组,分别将自己所学的内容教给其小组成员,最后,学生们参加包括所有学习内容的测验,并将测验分数转化成小组分数。小组成员为其所在小组赢得分数的多少取决于个人的提高分的多少。本实验的关键在于:每个学生都依赖本小组其他成员提供信息,以便在测验中获得好的成绩。合作学习的倡议者约翰逊指出:一堂合作学习课应当包括5个基本要素,它们是: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巧和小组自加工。[1]
本实验对优异学生小组,可以用三个不同奖励进行认可。认可依据是小组分数,分为良好组、优秀组和特级组。同时,本环节更加应该让学生懂得如何上课。因此,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讲了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怎样选择教学方法,怎样备教材、备学生、抓练习等。本环节的任务是为学生奠定一定的担当老师角色的心理与能力基础。
(二)导生备课,体验教材
导生就是按教材进度轮流给本小组学生上课的学生。导生利用课余时间备教材、练习、教法,由于导生本人也是学生,他(她)对其他3位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基础及各种需要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因此,导生备课的重点应该在对教材的理解和教法上。教师在本环节的任务是提供基本的备课资料,此外,学生还要上网找资料。本环节的任务是导生理解教材,酝酿教法。
(三)“专家小组”集体备课,理解教材
由于每个班分为16个小组,每组4人,因此,每一次都有16位同学上同一内容的课程,教师把这16个同学按小组顺序分为2个小组,每次由临时的8人小组组长组织“专家小组”集体备课,交流经验,教师亲临指导,解答疑难问题。这种做法称为“头脑风暴”。在“专家小组”集体备课里,导生们交流他们对教材的理解,交换他们的教法策略,提出他们备课遇到的难题集体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教老师,教师此时是一位聆听者、指导者、解疑者。导生们在“专家小组”里交流体验后,按自己和其他3位同学的实际情况决定上课策略。本环节的任务是导生们掌握教材,决策教法。
(四)导生组织上课,小组合作探究教材
导生备课后,按课程的安排时间、地点,分为16个小组上课。由于每位导生只有三位学生,这3位学生又是他们的同学,他们相互是比较了解的,这有利于消除导生与学生之间的陌生感、紧张感,他们是在真正民主愉快的合作中探究问题的。当然,每次合作探究导生是主角,导生就是老师的角色,他(她)要负责让3位同学理解教材,负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答难题,带领3位同学完成学习任务,而学生一般也会配合导生,共同朝着小组目标努力。而且,4人小组要争取好成绩,获得奖励,最终取决于4人小组的平均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巡查者、指导者。本环节的任务是导生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导生能担当合格的教师角色。
(五)教师梳理教材,师生探究教材
由于学校课程表是两节政治课一起安排的,教师可以在导生活动了一节半课时之后,利用半节课时,为全班同学梳理知识点,主要精力用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同学普遍困惑的问题予以解答,在同学们掌握好知识点后,再将预先设计好的重在运用刚学知识作答的问题,让学生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环节的任务是教师呈现知识脉络,带领全班同学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六)测验反馈,组织奖励
在4人小组按教材轮流上课,学完一个单元后,让4人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共同复习,相隔约一周时间,教师组织实验班与对照班独立完成单元测验,教师独立评卷,目的在于最大限度保证卷面评分的公正性。本环节任务是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老师组织考试、评卷、奖励。
        三、开展思政课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验结论
(一)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有更多知识和能力需要我们学习和提高,有更多的信息和机遇需要我们去搜寻和把握。不断接受新理念的教育和训练的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教师的必然选择,因而,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将使他们终生受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习惯。正如学生们在实验后的总结中所说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要求师生角色互换,组内平均成绩即为组员个人成绩的奖励机制,激发了导生与学生都形成了自觉学习习惯,包括备课、上课、复习、上网查找资料等。有组员在总结中写道:通过探究学习,我觉得自己的自学能力提高了不少,以前看很多遍教科书都不能理解教材,现在在老师的指导下,看一两遍就能掌握书中的知识,而且学会把知识串通起来,用自己的语言简炼地分析给同学听,使难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易接受。
2.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培养了合作能力。
        我国合作教学的研究者认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我们现有的教育教学,其信息的传播主要是采取了单向和双向两种模式,即教师     学生、教师         学生。

因此,以此为基础的课堂互动理论,只限于教师与学生的彼此影响,而否认了同伴之间的影响力……
        
这是对教学中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2]现代心理学认为,课堂上的相互作用模式大致有4种,如上图所示。
        第一种模式是一种最传统的单向交流模式,其特征是教师授课,而不要求学生立刻作出任何反应。--效果较差。
        第二种模式较第一种有所改进,是一种双向交流模式,教师注意到了寻求反馈,以确定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师所讲的内容,使教师有机会纠正教学中的错误和学生的误解。--效果较好。
        第三模式较第二种又有改进,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流,另一方面,又允许学生彼此交流和学习。--效果更好。
        第四种模式较第三种交流渠道更多,教师成了小组中的一员,共同进行活动,同时鼓励小组中的所有学生进行双向交流。--效果最好。
        不难看出,合作学习各种方法与策略所采用的互动模式主要是第三、第四两种。这较我们现有教学系统中所采用的单向、双向交流模式有较大不同,可以说是一种进步或发展。从学习效果来看,后两种互动效果也显然优于前两种相互作用的模式。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与人的交往合作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与竞争一样,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的是一个复杂、多变、多元、互赖的社会,他们不仅应从学校学会如何竞争,更应当掌握如何合作。因为合作将是未来世界的主流。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在合作前提下的探究,一切探究过程,都是在小组合作下进行的,这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时空,正如学生总结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让我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讨论,学会了评价。
3、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和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践行了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钻研教材知识与结构、探究教法,找出有效的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锻炼能力和陶冶品行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
    学生拥有了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问题能力,便拥有了终身获取知识的资本,拥有了与时俱进、奋发向上的本领,这正是本实验的目标 -- 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体验教师角色,奠定“为人师表”的基础
本校是专科师范学校,以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为主,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体验为人师表的酸甜苦辣 ,可以使他们更明确学习目标,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也是有益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从以下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教师素质。
1. 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普通话水平。
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轮流当导生,也就是担当教师的角色,而且实验的组内平均分为组员个人分数 ,这种计分方法,激发学生尽最大努力担任好教师角色,其中口头表达能力是必修的,导生的语言要训练得表达清晰,语速恰当,抑扬顿挫,情感贴切,正如学生总结的:很多情况下都得随机应变,灵活应用不同的语言来解释问题。 同时,导生上课,学生回答问题等课堂上所有的交流,都必须用普通话进行,这对粤语方言为主的本校学生是个挑战,导生们为了顺利授课,常常自觉用普通话试讲,遇到不懂的字就查字典注音,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们的普通话由原来的结结巴巴、错误百出,到流利准确,极大提高了他们的普通话水平。
2.养成了责任感和自信心。
一是体验了为师之难的滋味。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之教材钻研师生角色互换阶段,学生普遍体会到了为师之难,体会到了“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长流水”的内涵,明白到作为好教师,必须既要有知识又要用好的方法传授知识。二是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正如学生的总结写道:作为导生又是学生的我,学会对自己、对学生负责,学会了对小组集体负责,认识到团结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学生这些“学会”与“认识”正是为人师表必备的素质。三是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有的同学当了导生后,他们惊喜自己的才能,尝试了成功,这无疑增强了他们的自尊、自信;也有同学原来自认为是才华出众的,但当导生让他们领会了胆怯,认识到须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更多的同学因为经历了老师的不易与辛苦,他们感慨地写道:以后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才对得起老师所付出的辛劳。此外,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基本上克服了腼腆胆怯的心理,为他们以后的教师生涯打下了心理基础。
(三)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实验成果显著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贯彻“在做中学”的思想,发挥了学生合作优势,让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创新,特别是师生角色互换的做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去钻研教材,吃透重点难点,解答课后练习。这一系列的探究,使学生领会到“教一遍胜过学三遍”的道理,也使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与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是另一种方法的不足所在,反之亦然。我们应认真研究与合作探究教学策略具有互补性的其他教学策略,使之与合作探究学习互配,以产生更大的效能,服务于我们的教学需要。把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结合起来使用,这也是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特征。正如美国教学模式研究专家乔伊斯和韦尔(Joyce & Weil)一再强调的那样:要提倡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以应付千变万化的教学实践。[3]那种一法统天下的做法,无疑是教学的末路穷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讲过的一段话也许会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当你手中惟一的工具是一把铁锤的时候,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在你看来,都变成了铁钉。[4]





参考文献
[1]李佩佩.基础教育中合作学习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以7-9年级语文合作学习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教学论贡献[J]. 课程 教材 教法,2003(8):16-20.
[3]辛昱南 吉林大学与艾博学术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6.
[4]王庆国.对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思考与分析[J].现代语文,2007(5):65-66.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2019年度重点平台及科研项目:特色创新类项目(人文社科类)(编号:2019GWTSCX033),项目负责人:李坤凤。

作者简介:吴忠强,男,广东电白人,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附:图WORD文档
        


        

        (第一种模式)                      (第二种模式)
        
        
        
               
             
        
        
        (第三种模式)                      (第四种模式)
        课堂相互作用模式

[来源] Lindgren & Suter(1985).Edcational  Psychology,P.318.
        [说明] T=教师,S=学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