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刚进入小学时,学生的思维、学习方式等还停留在幼儿园阶段,但其所接触的知识在难度上有了一定提升,此时教师一定要通过更有效的策略做好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这样才能让幼儿迅速适应小学生活。对刚进入小学的学生而言,对其开展教育过程中使用游戏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且非常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衔接幼儿园和小学。以此为目的,本文分析了基于游戏设计的幼小衔接课程教学。
关键词:游戏设计;幼小衔接;教学
前言:做好幼小衔接可有效提升学生适应能力,使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小学知识,并且做好幼小衔接还直接影响着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作为小学教师,对此一定要给予充分关注,并从其年龄特点出发开展教学,从而令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更加顺利。
一、正确理解并处理幼小衔接过程中的游戏
学术界对游戏做过很多研究,深入探讨了游戏和教育的关系,基本都认为游戏对教学而言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了,对这种辅助工具进行有效运用,可以令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而对于幼小衔接而言,游戏更像是一种粘合剂,可以将幼儿园和小学的连接处牢牢粘在一起,这样学生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时才会更加顺利,并且有效减轻因为小学和幼儿园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不同所导致的陌生感。对此教师一定要正确理解,因为在幼儿园中游戏是主要的教学模式,而进入小学以后,游戏只能是一种辅助工具,当教师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游戏进行有效应用,以此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小学生活。
二、有效应用游戏
为了更好地完成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小学生活,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但如何有效应用游戏值得思考。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作为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师对此要提高重视,能可通过以下三方面对游戏进行有效应用。
首先,教师需要思考教学内容和游戏之间的关系,并且依据教学内容对游戏进行设计,然后才能利用游戏更有效地传递知识。其次,利用游戏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真正参与到游戏当中,并且在游戏中和学生保持良好交流,这样学生在利用游戏进行学习时遇到任何困难都可通过教师的帮助得到及时解决,有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
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学生而言,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幼儿园教学模式中更轻松地学习小学知识,这样即完成了教学,而且也将幼儿园和小学巧妙地连接在了一起。最后,游戏的合理利用[1]。在幼小衔接阶段应用游戏,虽然可以连接更加顺畅,但如果游戏的应用不合理仍然会导致无法有效连接,并引发各种问题。教师要明白在幼小衔接阶段研究游戏最重要的是“升华”,而不是“介入”,二者应同时存在,但主要以“升华”为主。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相应的内容对游戏进行设计,但要通过游戏将学生在幼儿园时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向小学转变,要通过游戏令学生得到提升,而不只是带着学生玩。同时教师要意识到一点,那就是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非常活泼,且富有创造性,其在游戏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和教师设计差别很大的表现,此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只要学生能够得到“升华”即可,而不必急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干预。当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并真正做到这几点以后,其自身的教学能力能还会到显著提升,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
三、适当调整游戏的应用比例
近年我国对幼儿教育特别重视,并且为了发展幼儿教育提出了很多政策和规定,比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但无论哪一种规定都对幼儿园教学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表示幼儿园教学要以游戏为基础,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各个幼儿园也积极落实了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开展幼儿教学时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游戏,令游戏也逐渐成为了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2]。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学生而言,此时开展教学虽然同样可以使用游戏,但小学教学和幼儿园教学毕竟存在着很大差异,此时不能再将游戏当做主要的教学手段,也不能突然大幅度降低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比例,否则会导致学生的不适应。因此为了更有效的衔接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可以通过阶梯式的方式逐渐调整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比例,比如当学生刚开始小学生活的第1个月,可以幼儿园中游戏比例的80%为基础在小学教学中应用游戏,第2个月将比例下调到60%,第3个月将比例下调到40%,随后保持在20%。这样就可避免突然下游戏比例而为学生带来的陌生感,可以保证幼儿园和小学的顺畅衔接。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刚离开幼儿园并进入小学的这一阶段,学生在心理会出现非常大的落差和陌生感,这是因为小学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内容和幼儿园差别比较大。而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好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通过游戏来为学生提供有效引导,使学生迅速适应小学生活,然后愉快投入到小学知识的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刘欢.游戏设计背景下的幼小衔接课程教学分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32(5):23-25.
[2]董正东.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体育游戏课程设置的思考[J].读书文摘(中),2016,13(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