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月9期   作者:肖恒桂
[导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基础,借此促使小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基础,借此促使小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此外,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今后的人生价值观,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既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还能促进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鉴于此,笔者以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依据,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引言
        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研究,勇于创新,结合实际,实现课堂内容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所学知识与学生亲身体验有机融合。教师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因地制宜,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社会实践,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从小事、从身边抓起,随时随地,适时开展活动。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内容近在咫尺,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通师生间双向交流的通道,实现师生间有效互动,优化具体教学措施,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一、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是素质教育的代表性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这方面经验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创新教学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学经验方面的不足。培养当代小学生的素质能力,教师要有机融合采用多种现代化教育方法,通过图像、文字投影的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立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存在模式化倾向
        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的谋划和布局,但是这种谋划并不意味着要排除学生的参与,更不是将课堂教学变成模式化的形式。从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综合素质或教学压力繁重等多方面原因,在进行课堂教学规划的时候,通常会照搬现有的教学形式,或者应用前人的教育经验,这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课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全部学习时间来讲,课堂时间比较短,但影响着小学生学习和教育发展的走向。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教学就会逐渐陷入一种僵化的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按照教学步骤逐一配合,从而导致小学生失去了本来应该具有的思维和灵气。这种教学形式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导致教学陷入模式化。
        (二)缺乏生活化教学
        从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按部就班地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随着教育观念的发展,课程设计形式和教育方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因此传统教学标准也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距甚远。但是很多教师习惯了在传统的教学标准和形式下开展教学,短时间之内很难适应新情况和新思路,并且对教学生活化目标理解的也不够透彻,非常容易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失去目标导向,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基于合作学习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环节,多数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便是借助黑板和粉笔为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将班级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打消,还会将第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就可以将合作学习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借此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小学生可以有效的掌握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知识,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此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将合作学习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除了上述所讲,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组内互相取长补短。例如在教学《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时,为了促使班级学生可以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由来习俗,并且可以懂得中秋节是我们传统民族的节日,从中感受到中秋节的习俗以及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在教学开始前,将班级学生按照学习能力、性格等综合方面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在此基础上向他们提出了如下问题,引导他们在组内探究学习。如,问题一:关于中秋这个节日,你都知道些什么呢?问题二: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些中秋传说和中秋习俗呢?随着问题的提出,班级学生迅速开始在自己的组内探究学习,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很多就完成了布置的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他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二)贴近实际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
        在实际生活当中,为了在道德与法治当中,更好的实施生活化教学,生活化因素的引入是非常关键的。但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引入的生活素材也应该尽量的与学生的周边生活相贴合,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得学生在学习当中集中专注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例如,在讲解和“友谊”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班级当中,谁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最喜欢谁?你和朋友之间发生过哪些感人的事情?小摩擦、小矛盾呢?当时你是怎样去做的呢?”让学生在后续的教学当中侃侃而谈。在此模式下,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合,使得其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进行反思等,使得友谊之树常青,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当中,教师基于学生现阶段的特点,努力的进行有效教学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将对教学的推进产生效果。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要基于合作学习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贴近实际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使得有效教学得到实践,使得学生在这其中生成更多的愉悦感和体验感。
参考文献
[1]史淑慧.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几点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19(08):62+64.
[2]田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上),2019(07):70.
[3]童德明.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9(07):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