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月9期   作者: 冉红
[导读] 小学是学生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该以核心素养教育为前提,提高学生的数感、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等。

        摘要:小学是学生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该以核心素养教育为前提,提高学生的数感、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等。让学生大胆的猜想,反复的推理验证、假设,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后不断积累相关的经验,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有趣;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怎样从一年级入学的孩子入手,提高课堂的参与率,培养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呢?《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但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生活经验的限制,大多数教师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运用知识和利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因此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今天我在给二年级同学讲一道看图列式。是这样的一道题17个苹果放在3个盘子了。每个盘子放了5个苹果,还余下2个。图的下面给了提示性的填空。
17÷3=(  )( 个 )……(   )(个)   17÷5=(    )(盘 )……  ( )( 个  )
这道题我让学生思考,看看怎么填?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以往经验填出答案。17÷3=(5  )( 个 )……(  2 )(个)   17÷5=(  3  )(盘 )……  ( 2)( 个  )
而还有一部分孩子,没有注意单位名称,就填错了。17÷5=(3 )( 个 )……(  2 )(个)   17÷3=(  5  )(盘 )……  ( 2)( 个  )
        那么这道题对于本班孩子来说也是有难度的。我灵机一动,就让他们现把这道题仔细观察,然后说出每个算式的表达的意思。提醒他们注意每道题的单位名称。
        孩子们刚开始不知道怎么说,我就启发他们,老师来说,你们脑海里要想象这个情景。家里来客人,有17个苹果,放到三个盘子,每个……我还没有讲完,学生开始举手,表示听明白了,他们要讲。这下他们就明白了,这两道题是不能随便换除数和商的位置。
        在学生讲完后,兴趣盎然,趁热打铁,我给他们把题目变了一下。13个苹果放到3个盘子里,余下了一个,用画图展示出。我没有做列式任何提醒,就让他们根据图列出2个除法算式。没有写后面的单位名称,给出单位名称就是一钟提示。我只是提醒他们要注意单位哦。不到一会的功夫,孩子们基本上都写出了13÷3=( 4  )( 个 )……(  2  )(个); 13÷4=( 3  )( 盘 )……(  2  )(个) 。
        通过学生的叙述,让他们把题目变成一个故事,一个情景。通过情景、故事的呈现,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增强理解能力,对应用题的解决不再抵触。学生年龄比较小,在二年级解决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是个难点,但是通过画图、情景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二年级孩子小,有童趣啊,特别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让学生经历,感受故事情节,知道要表达的是什么事,从而降低难度。就曾有个小男孩告诉我,我最喜欢应用题。当时听完这句话,我都有点懵了,还有一丝丝窃喜。


46÷9=5……1   5×9+1=46  59÷9=6 ……4   6×9+4=59
38÷7=5……3   5×7+3=38  29÷7=4……1  7×4+1=29
        这样的题我们前面就讲过,我在黑板上引导他们发现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还让他们记忆、默写。今天又出来了,我想试试他们学习的知识忘了了没有。我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找出规律,我给学生提供了时间,让他们仔细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一会开始说出自己的发现,回忆起我们学过的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马上就激动起来。一个个小手都举起来,抢着上黑板写出关系式。
        在这之后,我马上想到了一个练习,我就问孩子们,老师给你一道这样的题,你能不能写出除法算式呢?
        比如 8×4+1=33,请你们根据它写出一道除法算式
        孩子们陷入了沉思,有点不知所以。一会功夫,数学学霸(加德拉)同学举手表示她已经做完,我就让她在黑板写出来。这孩子很聪明,很有灵性的一个小女孩,她写的是33 ÷8=4……1。我让其他孩子们看看,对不对?主动权交给他们。孩子们都说对了。有一个孩子问我,老师我写的和加德拉不一样。我说那你在黑板上写出来。她大大方方写了33 ÷4=8……1。这时候我又问孩子们,这样对不对呢?为啥是对的?这里两种方法都可以用 8×4+1=33来验证。这道题我是利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关系做的一道逆运算,在这里商和除数的位置是可以交换的,只有余数是固定的。余数是1 小于4或8,说明是对的。
        如果这道题换成8×4+6=38。还能不能写出两道除法题呢?38÷8=4……6,这可是可以的,换成38÷4=8……6,那么这道呢?为什么就不对呢?因为在38÷4=8……6中,余数6大于除数4了,所以是不对的。我就问他们,
        看这数学知识多么有趣啊,它们可都是要遵守规矩的啊。
        这道题的练习也是一种变式练习,让学生既巩固了这个关系式,又进一步发展逆向思维。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潜力的 就看教师有没有一双慧眼,能不能发掘出孩子的潜力,能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愿我们每一位平凡普通的教师,都能在课堂上让孩子兴奋起来,感受学习的乐趣,获得知识的满足感,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