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下,素质化教学全面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了各个学校师生重点关注的问题,关于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研究也逐步开展,各个学校都将此研究工作作为学校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因此,相关人员应深入了解校本课程的理念,进而确保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本文首先对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分析,进而提出了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路径,希望可有效提升小学校本课程的改革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课程体系的完善,可使学校的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可实现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效突出。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遵循校本性原则,结合学校的课程开展状况,确保教师特长的有效发挥,以学生需求的满足为目标,在国家课程目标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校本改革,进而实现学生人文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目标。
1.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分析
1.1可对小学课程改革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
由于国家教育课程是国家统一开发,未能结合地域的特性而进行差异化的课程设置,因此课程与部分地区的实际情况并不一致。如经济发达城市的师资力量较为雄厚,而经济较差的地区却严重缺乏教师资源,因此,统一的课程实施必然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校本课程开发后,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1.2可实现民主化教育
课程开发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效果,因此,应收集与分析多方意见,对校本改革进行优化与完善。校本课程开发可使更多教育人员参与校本改革,有利于民主化教学的实现,可推进素质化教育的进程。
1.3可满足教育市场的需求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彰显学校的教育特色,可提高学生及家长的满意度,有利于学校招生工作的开展,可为学校的长效与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2.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路径
2.1转变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
教师是小学校本开发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及时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思维理念的转变,加强对课程开发工作的了解,以最为先进的理念促进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改革成功。然而部分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缺乏改变思维,课程教育中自我意识缺失,问题的思考也不深入,未能正确理解校本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也未进行深入与全面的分析与了解,因此,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不深入。同时,部分教师认为课程开发属于教育部的职责范畴,不应对教育部门所制定的课程内容进行更改,更不能对小学课程进行创新性开发。据统计,小学各学科中真正参与校本课程改革的教师仅为5%左右,并且转变自身的思维理念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寥寥无几。基于此,应对教师的课程理念进行强化,确保其建立起正确的校本课程意识。
2.2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资金投入
校本课程开发资金是否充足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效果,资金投入越高,课程改革效果越理想。如针对历史课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为了验证历史资料的真实性,应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因此教师需耗费一定的时间,还会产生交通费以及餐费等相关费用。同时,考察时还需要使用摄像机或录像设备,这都需要学校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才可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有序推进。校方可与其他社会组织及机构进行联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确保校本课程改革资金的充足。同时,学校还要对资金的使用途径进行严格监管,确保专款专用,进而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保障。
2.3加强校本课程科研师资团队的建设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是长期的过程,并不可一蹴而就,且需要以教师为主体而开展。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时必须赋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利,使之可结合本校的课程情况合理进行课程的改进或提出合理化的修改建议。基于此,校方应对教师团队的课程研究予以高度重视,正确看待教师结合课程规划及内容而进行的教学资料选择、利用及修正结果并合理进行处理。同时,校方应加强本校校本课程改革教师的团队建设,为教师提供参与省级或市场校本科研培训的机会,吸引校本课程研究经验充足的教师加入本校。再次,还要发挥出校本课程教师的指导作用,使新加入的校本课得程参与者都可得到专业性的指导,并对其学习效果及校本课程开发能力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单独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此外,学校方面还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使教师建立起持续自主学习的理念。学校可建立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确保学习设备的完备,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结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属于循环与持续的过程,在校本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对自身的校本课程理念进行强化,结合本校课程的实际开展状况合理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学校方面应为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与环境支持,使开发出的校本课程与学校实际情况相一致,彰显出本校的特色,进而有效提升学校的招生率。
参考文献:
[1]俞丽萍.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J].物理通报,2016(11):50-53.
[2]徐兰春,罗成龙.基于小课题探究的小学校本课程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