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究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月9期   作者:袁志林
[导读] 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提出了要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从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引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问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摘要: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提出了要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从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引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问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关键词: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能力;教会学习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学生通过接受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如何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更能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落实在学生的深度学习过程中。只有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才更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一、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
        被动性的学习是目前部分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尤其在农村的普通中学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我们发现,当我们巡查学生的课外学习时,如晚修、课前或课后自学,,绝大多数学生都在忙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不会复习和自主学习,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惯。我们又发现,为了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得以巩固,很多教师都认同一个做法,就是考,考已成了教师的一个法宝。学生也只知道为应付考试而学,缺乏变通和能力,或者说就是不理解。以化学科来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的教学离不开实验。我们发现,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很兴奋,知道做什么实验、也知道实验的步骤,但教师问他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的目的和技巧时,很多学生无法回答。也就是说,学生上实验课的效果不好。我们还发现学生做习题大多只是为解出答案,很少考虑一题多解,学生缺乏探究和创新的能力,而一题多解是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除此之外,当我们把批改过的作业或试卷发回给学生,学生只知道从书本中去寻找答案,不明确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查漏补缺,学生不会反思。
        二、化学教学中有助于深度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培养的几点做法
        1.促使学生角色的转换,真正成为主体
        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角色的定位不明确。传统的教学中,知识主要由教师传授给学生,教师只是单纯教知识,不是教学习方法,学生对知识只能是被动的接受,长期以来使学生形成了对教师的依赖,学生缺少了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学生扮演了知识受予者的角色。其实,中学化学内容很多是基础知识,高中生已掌握了初中的基础知识,高中课程里的很多内容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获得。如元素及其化合物中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物质结构等知识大多数内容都可以自学获得。高中课程的很多内容的讨论方式与初中相似,如氯气性质与初中的氢气性质讨论方式十分相似,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理解这一部分内容。为了使学生实现角色的转换,使他们明确知识是靠自己努力去获得的,他们自己才是知识的发现者。我做了一次尝试,在一次考试中考了事先已布置过预习但没有讲授的内容,由于这次要求预习很到位,虽然这些内容还没有讲授,但很多学生能很好地完成。这样使他们意识到其实很多知识不一定要依赖于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来获得,自身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己才是知识的发现者。
        2.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习产生持久的动力
        深度学习,要触及学生的内心,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活力。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它需要有很强的毅力和耐力,这毅力和耐力来自哪里呢?有时教师抱怨学生太懒,不愿动脑、动手、不主动学习,但我们也发现,个别学习不用功的学生,在其它方面却有出色的表现,例如为了在校运会上取得好成绩,为了争取某个项目破记录,他们会不分昼夜,不怕艰苦地自觉去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从不叫苦、不叫累,他们的这种精神真让人感动,原因是什么?原因就于他们心中有个明确的目标,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他们清楚自己的强项是什么,也清楚通过努力可能会达到什么程度,要战胜对手必须努力。
        3.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有时我们会发现学生在校学习会无所事事,晚修完成当天作业后就不知道还要做什么,不会安排连续的几天假期,在课余时间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呢?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无学习计划,因而不会安排时间。学生的学习计划的确定,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为了能使学生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关键是从实际出发。首先,学生要分析自身的学习情况,明确薄弱环节,在计划制订时,力求突出个人的主攻方向,对优势科目和薄弱科目要有所侧重,在计划中要充分体现使各科平衡发展,防止只攻薄弱科目而忽视特长科目的取短弃长的做法,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按学习计划进行,并定期检查计划的落实和实施情况。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化学的基本理论中化学平衡、水解等、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几乎成了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因而,我们建议学生在高三复习完最基本的知识后,调整复习计划,先复习薄弱环节,完成薄弱环节复习后,还要不断重现薄弱环节的知识,使薄弱环节的复习贯穿于整个高三复习过程的始终,由于时间的保证和滚动复习、训练,使学生的薄弱知识得以充实,从而使学生扫清了学习上的障碍,也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4.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在真做事中变浅层学习为深度学习
        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用中文繁体字完整地写一句话,但发现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完成,是不是学生不会写繁体字呢?其实并不然。由于我们毗邻港澳,长期受港澳文化的影响,学生经常阅读用繁体字写的报刊,甚至一本用繁体字写的小说也能很顺利地完成,但他们用繁体字写一句话却无法完成,原因何在呢?虽然我们毗邻港澳,但平时学生写的不是繁体字,在高考中若学生用繁体字书写被认为是不规范的,因而对繁体字长期以来只是看,并没有动手书写。我们又发现,很多学生连常见的主族的元素符号或中文名称都不能完全写对,高考改卷过程中的发现大量的错别字,如“苯”写成“笨”,锥形瓶的“锥”写成“椎”。我们从中得到启发,学生的知识点的是否落实,主要与学生是否动手有关,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所学的知识一定要动手动脑。
        我们经常抱怨,老师讲了多遍的题目在考试中还是错,假如我们分析了题目,或已演练过一遍,并且要求学生动手做过的,这种情况就很容易克服。学生知识点的落实,离不开动手和动脑。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掌握化学实验操作,必须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亲自体验实验的成功与失败。经过多年的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对知识点是否掌握决定于学生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时思维程度。动手演练是思维程度较高的一种学习活动,由于动手演练提高了思维程度,从而促进了知识点的落实。实践证明,只有使学生动手动脑,才能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更扎实、更牢固,也大大提高了掌握知识的实效性。另外,我们还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很重视课后的反思,这些学生的复习过程不只是看书,他们更多的是反思,反思也是思维程度较高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应侧重思考下列几个问题,学会了什么知识,哪些知识还是薄弱的,题目还有哪些解题方法等。

                                         参考文献
(1) 陈进前.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2)1-4
(2) 莘赞梅. 系统思考学科内容 深层次理解核心知识.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2)1-7
(3) 王后雄, 王世存. 新理念化学教学诊断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